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

发布时间: 2024-04-28 10:52
单位名称 陕西省水产研究与技术推广总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水生动物监测、防治和水产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渔业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水产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全省水生动物疾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水产品养殖中质量安全及其投入品使用检验、检测、监测;水产技术培训、渔业信息服务和宣传教育;水生生物保护救护;水产良种选育培育;水产技术工人技能鉴定,涉及行政许可和资质认可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范围为准。
住所 西安市三桥镇沣惠路2号
法定代表人 杨元昊
开办资金 3897.9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85.79万元 3226.8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能够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站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1.产业支撑坚强有力。深入汉中市开展调研并完成的“汉中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圈阅批示。积极推进实施“五大行动”,建设完成8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审核通过21家“五大行动”骨干基地,推动稻渔综合种养、设施养殖、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发展。在西安、宝鸡、汉中等8地市开展了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渔用药物减量增效宣传推广,制定的乌鳢、鳊鱼、大口黑鲈等10多个养殖品种的绿色健康养殖方案以及全程管控技术规范已在全省进行推广,促进了全省水产品产量质量双提升。引进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鲢等名特优新品种3000万尾,免费发放优良苗种2300余万尾。使全省良种覆盖率大幅提升。加强水产技术培训。成功举办4次省级技术培训,各类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基层渔技、渔农3000余人次。2.科技创新实现突破。积极开展濒危物种保护及创新利用研究,完成多鳞白甲鱼和兰州鲇的遗传特性测定与分析,成功绘制了兰州鲇全基因组图谱,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Fishes》杂志上,并被陕西发布、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报道。《水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及绿色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形成包括国家强制性标准及全国农业行业标准在内的10余项主推技术,成果经第三方评价“具有突出的创新性,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全面完成公益性任务。全面完成长江“十年禁渔”监测评估和黄河渔业资源监测,取得75000余个监测数据,为落实《长江保护法》和《黄河保护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全面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和外来物种入侵“两项普查”,完成8792条普查结果的核查和上报,数据量达185016个字段,初步建成我省水产种质资源和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物种数据库,基本实现“一张表一张图”的工作目标。全面完成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任务、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任务、病害预警预报和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任务,全年抽检样品共计535批次,筑牢了产业安全防线。首次作为黄河6省区牵头单位完成了农业农村部黄河禁渔秩序评估。在宝鸡太白河科考中再次发现具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川陕哲罗鲑。我站两个专业实验室连续通过国家级“双认证”和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公益履职范围进一步扩大。4.驻村帮扶受到省级双表彰。坚持“以产业振兴促乡村振兴”,支持帮扶乡镇作强作优传统花椒种植产业,谋划发展酸枣种植、中药材种植加工等新产业;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捐赠30万尾优质水产苗种助力宜川发展特色渔业;加强招商引资,光伏发电项目和电池负极材料制造厂项目总投资40多亿元。在省级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考核中被评定为“好”等次;作为延安市唯一推荐的省级驻村单位,被省巩衔办授予“陕西省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省水产站2022年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考核中荣获“好”等次,受到省级通报表彰。2.省水产站获得陕西省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3.在全省长江十年禁渔知识竞赛省级选拔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4.在2023年全省渔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省级选拔赛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个人一等奖、三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