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碑林区>
西安市碑林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西安市碑林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6 18:10
单位名称
西安市碑林区生产力促进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促进全区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提供相关服务。为社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服务和相关证书办理;指导协调专利申请、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引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供技术委托。
住所
陕西省西安市南院门27号
法定代表人
吴潇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碑林区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万元
5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认真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营商环境整治、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培训等工作。1.积极培育扶持科技企业发展。持续开展“五进五争五比”“三送一解”和“大走访”活动,按照“入小、登高、升规、晋瞪羚”的总体思路培育科技企业,积极宣讲省市区科技政策。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300余家,举办培训和政策讲解活动20场,参与人数达1300人。其中,5家科技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瞪羚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瞪羚企业,4家企业被认定为西安市科技服务业示范机构,1家企业被认定为西安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建成多维立体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与西工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围绕无人系统、智能建造、智慧健康等方向建设6个概念验证平台;引进“史太白智能制造技术转移中心”,获首批“西安市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设立街区公共服务网点,贴近创业企业和创新团队,变“集中式”服务为“网点式”服务。设立数字资产保险创新中心,发布国内数字资产保险首单;培育的“秦之县”陕西数字创意与县域经济融合发展平台获得“陕西年度十大新锐IP”。3.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开展区级领导走访慰问院士、高层次人才工作,为院士人才专家送去“慰问礼包、健康礼包、服务礼包”。开展“进校入企、亲贤访才”活动,深入企业问需求、听建议,送政策、解难题。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区级领导联系慰问高层次人才10人次。成功申报8人为西安市高层次人才。2家企业项目获得2023年度秦创原建设两链融合重大专项立项,1家企业项目获得2023年西安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重点类项目立项,9家企业及高校团队入选陕西省“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全区累计争取省市科技项目奖补共计4203万元。4.积极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联合区委人才办走访调研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银行、西安青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金融机构,先后组织开展产学研金协同创新活动10场,初步形成了科技成果常态化信息发布和路演对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金融等要素的精准对接,实现校企科技成果转化30项,转化金额1285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组织开展“科创西安”系列活动和多场双创品牌活动,全区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2.辖区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3年,通过陕西省前5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成功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9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60家。3.培育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开展碑科转·“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对接活动10场,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项,完成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242亿元。4.通过积极联系辖区内科研院所及科研机构并逐一走访,加大了与驻区科研院所及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为我区科技成果本地化以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新动能的空间资源供给不足。碑林区空间资源供给不足的短板突出,重大平台、高水平团队,部分从“0”培育起来的优质企业的“扩容”项目多选择城市新区落地。二是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整改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服务,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支持企业争取省市级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研发投入奖补、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等落实到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环大硬科技街区建设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媒介平台,聚力打造街区建设宣传主阵地,进一步提升街区影响力。2、全方位优化服务,加大对科技企业扶持力度。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重点突破”思路,持续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不断壮大辖区科技企业竞争力。推动同兄弟区县的试点合作,为我区孵化企业拓展项目用地,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互利共赢。3、探索新路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建设。充分利用我区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等资源,盘活低效用地、老旧建筑,拓展科技研发空间载体,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争取更多优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为我区固投税收任务完成做出更大贡献。4、丰富街区形态,推进五个先行区建设。推进西北大学“文化西大-中国文化名片工程”项目论证实施。推动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围绕“金花慧谷”确定老校区总体规划,策划实施具体项目。推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设计大楼尽早投用,策划实施建设东路创意设计街区项目。与西安交大合作建设载体和平台,争取更多高质量项目在我区转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