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汉滨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5 11:12
单位名称 汉滨区不动产登记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辖区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及中心城市规划区外辖区(规划区内五里工业园区)的土地和房屋等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承担登记范围内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建设等,并与住建、农业、林业等部门审批、交易信息实时互通共享;负责不动产登记的统计、社会查询等工作。
住所 汉滨区育才西路御公馆门前信合大楼一层
法定代表人 王乾峰
开办资金 1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0万元 140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安康市自然资源局汉滨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多措并举,全力提升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一是优化工作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深入学习贯彻《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现了一般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查封、注销、异议登记即时办结。二是加强信息共享,促进互联互通。积极对接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健全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可实现一窗受理,实时查询申请人的不动产登记权利状态,为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提供准确、便捷的服务。三是创新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水平。建设标准化服务窗口,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公示首问负责、办事时限承诺、一次性材料告知等服务制度,主动公开投诉监督方式,便于群众和企业参与监督和反映问题;深入推广“交地即交证”办理模式,实现2宗供地和办证等环节无缝对接,极大缩短用地单位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的时限;将登记窗口前移,组织业务骨干现场为群众宣传政策、答疑解惑、排忧解难、现场办公,提供上门服务10余次;实现不动产信息查询、预售商品房预告登记、预售商品房预告抵押登记等三项高频事项网上办理,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快捷、更便利地服务。(二)三个强化,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一是强化使命担当,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全区深入开展住房领域不动产办证难方面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安排部署,印发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整治任务,并召开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传达学习省市区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组织工作人员对全区不动产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摸底排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逐个建立问题台账,分类制定整改措施。专项整治以来,累计排查问题2个、上级督导检查反馈问题3个、市自然资源局交办问题1个。二是强化问题导向,推进专项整治。根据排查发现和上级交办的问题,及时汇报区专班逐一研判,精准制定整改措施、限期办结。目前,上级督导检查反馈的3个问题以及排查发现的2个问题均已化解到位,市局交办的1个问题正在积极推进中。特别是妥善化解了福境铭座小区不动产登记难题,惠及群众1139户,并为吉河镇恒华家园二期1-4号楼288户办理了首次登记。其中吉河镇吉安家园涉及安置房120套,目前正在督促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手续,为不动产登记办证积极创造条件。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筑牢安全防线。创新打造“十个一”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一月一次警示学习、答题考试、谈话提醒等“十个一”活动,推动不动产队伍作风建设和素质提升。截至目前,共开展督导检查六次,组织警示教育学习八次、举办答题考试七次、谈心谈话20余人次。(三)夯实责任,扎实推进确权登记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按照省市关于做好不动产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的通知要求,我中心严格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于2023年7月1日在汉滨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关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公告》,积极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时持续对接区农业农村部门,进一步核查完善历史登记颁证成果数据,加快实现全数据整合入库;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管理与不动产登记业务融合与信息共享机制,切实方便群众。二是多措并举做好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学习研究政策,加强与林业部门沟通协作,积极化解疑难问题,细化工作措施,规范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今年累计为群众办理林权证书15件,化解林权纠纷10宗。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外业权籍调查115313户,矢量数据已全面入库并汇交至省厅,其中符合登记条件的有82726宗,已登记发证52364宗,发证率为63.3%。四是按时完成全区308个村(社区)1088宗(中心城市规划区除外)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并顺利通过市局和省厅的验收。(四)凝心聚力,持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将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建设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部、省有关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全年共开展理论学习9场次,累计培训90余人次,共完成为民办实事14件;二是充分利用《陕西省自然资源与规划系统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案例选编》和全国不动产登记行业反面典型案例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用反面案例教育干部职工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三是结合全省开展的不动产登记队伍常态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及办事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共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17440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16586本,登记证明379本,办理抵押登记金额8.23亿元,提供不动产信息查询5635人次,登记费上缴财政89470元,处理办结12345工单77件,收到企业和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5面,感谢信17封。同时为吉河镇恒华家园二期1-4号楼288户办理了首次登记,正在逐步办理转移登记,有效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大数据共享力度不够,还未实现相关部门的审批及确认信息互通共享,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服务效率。二是人员缺乏。目前中心仅有10名工作人员,承担全区土地、房屋、林权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二)改进措施。一是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依托“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区级相关部门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进一步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二是根据人员情况和实际业务量,尽快充实登记机构人员力量,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确保人岗相适。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扎实做好不动产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加快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资料移交和数据整合入库,实现登记信息与承包合同信息互通共享,稳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二)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不动产“抵押登记进银行”“带押过户”、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等便民举措,进一步提升便民利企服务水平。(三)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持续摸排辖区内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项目,做到“一网清”、不遗漏,强化政策研究和问题解读,充分利用政策“窗口期”,妥善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四)认真完成不动产登记领域各项数据汇交工作。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克服困难,严把数据成果质量,确保在上级规定时限内完成各项不动产登记数据汇交。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