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长安区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西安市长安区再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搞好就业服务工作,促进长安经济发展.劳动服务公司的综合管理;失业人员登记、安置、录用;为再就业提供指导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南街2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胡锋 | |
开办资金 | 234.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长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4.84万元 | 131.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具体的业务活动:1.发挥基层街办前沿保障作用,推进创业贷款工作。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市级部门关于创业贷款开展要依靠基层街办、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思路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建立了一套由街办社区初审、推荐,就业中心复审、考察,银行系统核对、放款,三部门联合追缴的创业贷款发放、回收机制,我区放贷回收工作一直处在全市前列,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就业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和可持续性。另外在往年宣传的基础上以季度为单位,开展大型创业贷款宣传活动并积极参加“春风行动”等区级各类政策宣讲帮扶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体进行政策宣传,努力使创业贷款成为拉动就业的生力军;规范化业务办理时效,复审通过后督促银行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发放,做到零积压,为创业者能最快程度拿到贷款做了大量工作;加快劳动保障所创业贷款网络化建设,更好的发挥上网办理、查询业务,提高办事效率;印制创业贷款政策宣传资料向各街办保障所及群众免费发放。2.服务至上,做好档案托管服务工作。一是切实做好破产、改制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审核及备案工作;二是办理灵活就业人员查阅档案,着力解决失业职工劳动关系问题(如特殊工种认定、工龄认定等);三是按照收支两条线原则,补收部分人员往年拖欠的档案托管费;四是办理失业人员失业登记证换证,完成失业登记年审;五是做好外地生源父母及本地纯个体人员参加社保建档的工作;六是上报退休人员,上报无视同退休人员,办理到龄退休人员退休手续;七是核对无视同缴费年限人员的基本信息;八是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认定。3.民生为本,社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初审、复审和上报市级网上审批,发放2022年符合社保补贴条件人员。同时,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最新政策,一方面迅速组织人力开展工作,大力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和区级财政、银行系统的协商沟通,积极准备后续社保补贴发放相关工作。4.掌握就业数据,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做细做实。就业失业登记在采集、掌握就业者就业动态和为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老有所养,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服务工作责任重大。随着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不断开展,区内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剧增。6.老有所医,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服务工作扶危济困。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全区城镇新增就业全年目标任务6500人,截止12月底,城镇新增就业86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3.5%。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4%。就业失业增幅比例相对平衡,全区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2.2023年全区创业担保贷款任务为2300万元,通过线上及线下深入各企业、社区对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积极宣传,截止目前,完成285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4%。3.就业中心托管档案共计35837份。今年新增4938份,其中纯个体建档共4810份,退伍军人档案66份,零散62份;档案转出339份,死亡人员档案注销73份;退休办理914人。4.为给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今年灵活就业人员养老缴费主题变更,按照“经办机构核定、税务部门征收”的流程开展,缴费群众通过下载陕西养老APP,让群众足不出户,完成缴费,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止12月底,养老保险新增参保2026人,养老保险转移4337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及续保2503人、停保703人,代办医保退休结算465人,涉及其他医保费用事项共计479人次。5.截止2023年12月底办理失业证3479人,办理就业证228人,就业困难人员认定228人。2022年度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申报423人,发放资金173.7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46人,发放资金23万元;2022年度企业招用高校社保补贴涉及32家企业190人,发放资金66.62万元;2022年度中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申请17家企业57人,发放资金11.4万元。2023年度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截至目前已申请13家企业26人,完成资金发放5.2万元。2023年一次性用工补助,截止目前已申请11家企业97人,发放资金4.85万元。6.公益性岗位在原有103人的基础上,新开发17人,合同到期及辞职43人,截止目前在岗66人,共34家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1.创业担保贷款方面:由于省系统不完善,部分群众网上提交申请无法通过,如夫妻双方一方给其担保,系统无法提交;借款人养老保险在自己注册公司缴纳的,上网时不能提交;合伙经营的营业执照除法人之外,合伙股东不能提交,诸如此类问题给担保贷款申请增加了难度。2.城镇新增就业统计方面:一是群众办理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的意识淡薄,严重影响后续城镇新增及失业人员再就业统计工作。二是城镇新增就业基层数据采集不够完善,数据质量不高。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我中心、街道劳动保障所、财政、经办银行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通报贷款落实和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发挥各部门联动作用,尤其加强创业贷款担保信息系统的规范操作。2.进一步加大各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媒体、社区橱窗、电话短信、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使创业贷款的惠民政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得到广泛的宣传,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3.在严把审核关,强化重要程序的基础上,简化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建立科学化、规范化、行之有效的业务办理制度。形成创业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就业援助周期短,社保缴费方便快捷的业务办理新格局。4.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扶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的人员实现再就业,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信息变更,加强与失业保险、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把就业援助、税收优惠、失业金促创业工作政策落实到位。5.切实加强就业中心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要认真学习就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增强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主动,勤奋实干不断摸索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新方法,新方向。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