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安区> 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4-25 10:30
单位名称 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做好开发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等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秦创原平台建设及对接、协调、服务高校科技转化、科技企业招引服务等工作。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西安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长安国际企业总部A区8号
法定代表人 赵鹏
开办资金 7982.2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902.37万元 1625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具体业务活动一是聚焦全市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牵头做好强化秦创原“一总两带”发展引领工作,全力配合区投资商务局等区级相关部门做好“壮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激发全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以及“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二是围绕科技创新,着力优化科创生态。积极参与西安“双中心”建设,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秦创原长安创新中心总窗口作用,深化科创制度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力鼓励校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教创新平台;支持驻区高校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三是培育产业项目,全力提升产业能级。不断探索“管委会+公司”“高校+园区”新模式,注册大学城众诚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大科创企业招商力度,联合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在广州设立招商工作站,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1场,积极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在上海杨浦区开展招商推介会,积极洽谈引进瑞安地产,合力打造长安大学城环大学商圈,努力盘活师生消费潜力,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四是加强与项目施工方、建设方联系沟通,强化督促指导,做好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工作。目前,陕西师范大学学生公寓项目9月份已投入使用;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公寓项目和西安培华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心项目有序推进;观云府项目手续办理完毕,现正常施工、正常报库;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基地项目,目前已组卷上报至省资源规划厅。五是深化校地合作,做好高校服务保障。完善校地融合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进高校工作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高校实际问题;依托高校科技、人才、学科等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在科技创新、医疗卫生、乡村振兴、教育培训等方面合作,协调西北大学与区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校地合作向纵深发展;组织开展高校师生看长安等各类引才聚才活动9场,800余人参加,吸引集聚广大师生留在长安创业发展;配合相关部门、联系对接高校做好国卫复审、传染病防治、油烟污染治理等工作以及各类考试、重大活动、开学季服务保障,谱写校地融合新篇章。六是统筹兼顾,做好其他重点工作。联系对接高校做好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公众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办理12345工单275个,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加强与周边开发区协调对接,跟进我区与曲江新区、航天基地合作共建相关事宜,积极配合协调处理开发区征地拆迁等遗留问题,主动对接做好开发区经济指标划转等工作。(2)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转化科技成果项目13个,完成率130%,合同金额566.35万元;攻坚克难做好科小、高企稳存量、拓增量工作,完成科小入库185家,完成率132%;二是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2次,校企技术对接活动10余场;开展秦创原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10场,完成市考任务的200%,其中长安大学城高校毕业成果联展暨创新创意大赛活动,吸引区内外20多所高校参展,参与大学生超1000人,六大类展区作品超1000件,中省市10余家主流媒体和参展高校争相报道,科创氛围日趋浓厚。三是支持西科大高新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并已成功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入孵企业32家,培育西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高企4家、科小10家,营业收入达3.02亿元,上缴税费860万;引进泥巴科技、惠峰澜图科创企业服务机构;开发建设了长安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线上小程序,并建成运行长安区科技创新中心惠峰澜图中小企业服务站,联合西北大学共建西北大学科技园——长安科创企业加速器;秦创原长安创新中心入选西安市第三批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平台,融讯智能制造港成功入选西安市第四批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平台。四是持续推进“1+7+N”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区建设,2023年新培育3家瞪羚企业;协助推进7个工业园区建设,已签约入驻企业76户,完成投资2.14亿元,预计年产值可达13亿元;入驻长安创新中心企业38家、线上注册企业2200家,已成功培育孵化1家省级瞪羚企业、5家高企、6家科小,2023年预估产值约77亿元,税收约8370万元,为长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存在问题: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意愿不足,研发投入增加低于产值提升幅度。二是高新技术产业扩量困难。高企存量不足,培育面临瓶颈。三是科创环境需要优化提升。创新基地、创投基金等配套建设尚处于起步期,科创孵化器、加速器缺乏,相关政策投入力度不足,成果就地转化难,中小企业科创融资难、技术转移服务人才稀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下一步工作措施:一是聚焦科创主体培育,进一步引培壮大市场主体。大力实施科创企业“育苗”工程,加快完善科创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后备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共同发展的有序接替梯队。深入企业、高校调研挖掘有潜力可培育的企业、项目;加大科创政策宣贯和培训辅导力度,激励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交易和成果转化,不断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二是聚焦载体平台建设,进一步做大创新平台“增量”。支持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省级大学科技园华丽蜕变,推进合作共建的西北大学科技园运行投产、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儿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合作迈入实质阶段;鼓励校企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科教创新平台。三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持续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组织开展校企技术需求对接、项目路演、科创沙龙等,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线上服务平台、科创服务体系、科技金融以及科技成果库和企业技术需求库,培育一批懂技术、善沟通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为加速成果转化提供要素保障,着力打造长安科创知名品牌。四是聚焦优化科创服务,进一步优化科创生态。用好用足省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优惠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申报建设秦创原长安区创新促进中心,开展专业化科创服务;搭建政校企科创人才合作“桥梁”,协调解决企业、产业等招才引才问题;鼓励区内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