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西安市长安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5 10:29
单位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拥军拥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退役军人事务的政策宣传、就业培训、创业扶持、权益维护等;退役军人行政关系、组织关系、供给关系接转、档案移交和信息平台建设;街道、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指导工作。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西长安街669号西807室
法定代表人 张峰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86万元 9.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如下具体的业务活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信访维稳工作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开展工作,确保全区退役军人群体整体稳定。一是扎实办理群众来电来信投诉72件,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综合管理平台26件,12345市民热线32件,陕西省信访系统11件,其他平台3件,目前已全部办结;二是对重点信访人进行稳控,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积极联系重点人理解心理动态,联合责任单位开展思想疏导,目前我区10名重点人(赵明明、魏海军、刘文平等)思想平稳;三是协同区信访局等有关单位赴京接访。今年我区涉军人员串联进京访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我局加强与信访等部门的合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置防止意外发生。四是退役军人接待室,本年共热情接待来访人员100余人,详细讲解了有关政策,化解了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并解决了“老兵”的合理诉求。(二)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截止目前,通过我中心发放各街道优待证22299张,其中,今年申领3364张,按照我区的退役军人总量,已经发放超过95%,我中心将持续做好优待证发放工作,同时,目前全区退役军人已经申领2.3万余人,后续继续加大优待证审核工作,让全区退役军人人人有证,做到全覆盖。(三)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向广大退役军人及时发布《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优待政策最全梳理》和《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助力退役士兵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联合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初心创客空间,向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属开设免课时费烘培爱好兴趣班,为军属提供常态化培训服务。通过市、区就业中心等就业信息平台,向广大退役军人及时发布就业岗位和招聘会信息38次。举办3次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其中网络招聘会1次。共计邀请60余家企业参与,为退役军人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53名退役军人与参会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四)常态化联系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结合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工作,以服务保障体系为依托,制定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工作台账,实行联系对象“一人一簿”,详细记录联系对象情况,推动建立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长效机制、网格化动态服务管理机制,发挥好服务保障、权益维护、思想政治引领、帮扶解困等“窗口”作用。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共联系服务9466人,走访慰问4067人次,协调解决困难(养老、医疗、教育、就业、困难帮扶等)222件,发放物资帮扶228人次,总计投入资金28.81万元,其中政府投入27.57万元,社会捐赠1.24万元。(五)“两站”建设情况根据市局等四部门《高质量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要求,中心高度重度,紧盯时间节点,对标工作进度,通过推进会、实地检查、现场指导等形式强力推进,区、街、村(社区)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截至目前,全区348个街、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已创建标杆型13个、示范型153个、规范型182个。(六)组建大学生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成立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以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双站”为基础,成立大学生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探索高校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新模式。联合西安邮电大学,在郭杜街道香溪路社区成立全省首家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以退役军人大学生为主体,深入社区开展智慧助老、义务诊疗、心理咨询、义务理发、社区环境美化等志愿服务活动。(七)荣誉获奖情况今年,我中心获得西安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优秀集体单位;同时我区一名获得省级优秀站长,五名中心(站)获得市级优秀(主任)站长。二、存在问题(一)信访稳定压力较大。因政策配套少、诉求多样等原因,部分缠访闹访退役军人不稳定,信访压力大。(二)作用发挥有待提高。退役军人分散各行各业,有相对独立的生活圈子,在有效调动积极性,引导其参与社会治理方面还有待提高。(三)基层力量有待加强。个别基层服务站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上未完全落实上级要求,存在权责不一致、衔接不到位,新进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工作不规范现象。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维护信访稳定大局。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信访维稳工作。抓实风险防范化解,健全信息共享、舆情管控、应急处理机制、法律援助机制,关注突出矛盾和重点人员动向,迅速妥善处理退役军人调解工作,杜绝发生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和重大舆情。(二)巩固联系服务成果。通过走访联系收集退役军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详实掌握联系对象面临的实际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精准化的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回头看”,及时跟进解决联系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切实将常态化联系工作落地,推动各项政策待遇落到实处。(三)推进服务保障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责任,推动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五有”落实到位,实现从“有”到“优”,持续提升工作水平,不断增强服务退役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一是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按照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线上线下两种途径切实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实现退役军人就业推荐工作常态化、精准化。1.联合区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春季、秋季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等。2.通过区、街、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适时发布就业信息。3.对有明确就业方向的退役军人及时精准推荐就业岗位及相关信息。4.联合区教育局、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推进“兵教师”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积极与区税务局、航天基地税务局和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密切联系,大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1.着力落实与税务部门签订的“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税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2.联合税务等相关部门开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税费、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宣传、解读与培训。3.进一步摸排辖区内军创企业底数,联合税务等部门开展走访摸底和送政策、送温暖等活动。4.进一步联合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参与机制,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形成社会合力。三是提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能力。认真落实退役军人“高职扩招”“专升本”学历提升等政策。四是创新教育培训载体。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常态化工作机制,与各部门之间加大协作力度,共享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资源,继续为有就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搭建桥梁,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好退役军人招聘会,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