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林业资源保护中心

西安市长安区林业资源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5 09:21
单位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林业资源保护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完善林业服务体系,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林农、林业经营者、林业协会的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服务;林农实用技术培训;林业科技、林业生产经营等服务;林权纠纷、林地承包争议地调处工作。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新华街212号
法定代表人 刘育强
开办资金 17.5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长安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81万元 15.3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于2023年8月法定代表人由刘长红变为刘育强,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中心在区秦岭保护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具体的业务活动(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救助工作中心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一法一办法”,以新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为契机,及时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并在子午峪总站开展西安市第42届爱鸟周宣传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咨询问题,发放环保袋及宣传单100余份,发放各类资料300多份。全年共救助处置野生动物119起125头/只,国家一级一起计1只(金雕),国家二级26起计30只(雀鹰、斑头鸺鹠、红角鸮、鹰雕、、普通鵟、红隼、纵纹腹小鸮、燕隼、红腹锦鸡、蟒蛇、大天鹅、毛冠鹿),省重点49起计49只(小麂、猪獾、花面狸、白鹭、绿翅鸭、),送省、市救助寄养单位39头/只;成功放生49头/只,省市区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家媒体进行了正面报道。(二)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防和处置,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全年处置辖区内野生动物斑羚、小麂、野猪、红腹锦鸡、灰喜鹊等非正常死亡事件35起,均按程序对死亡动物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疑似疫病蔓延导致疫情。精心考察我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单位迁徙路线,在野生动物种群活动区域,与林场协调安装高清红外夜视自动检测仪,对兽类野生动物的生境、种类、数量进行时间无死角监测,以摸清我区野生动物资源存量情况。目前在库峪松岔沟、大峪仙鱼沟、石砭峪左背沟、小峪栈道沟、沣峪大坝沟韭菜滩、石砭峪甘沟、沣峪光头山鹿角梁工区路等共安装11处监测设备,运行良好,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维护及正常运转。保证每周监测巡查,及时掌握迁徙鸟类的种类、数量,专人记录,通过电脑、手机采集系统客户端进行实时上报视野内栖息的禽类种类及数量、巡护路线和时间的常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通过快报窗口及时上报,作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迅捷方式。坚持禽类监测周报告上传制度,及时做好监测报表;统计各林场林站协作单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上报数据,对其辖区内发生发现的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区秦岭保护局。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野生动物监测、救助工作可以使受伤的动物生命最大限度得以延续,可以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2023年,市动植物保护站给我中心调拨58台红外夜视仪,我中心将重新勘察架设点位,按时保质完成58台红外夜视仪布点、架设、安装任务。进一步健全兽类监测电子台账,安排专人负责保证资料收集、设备维护及正常运转,定期收集松岔沟、仙鱼沟、栈道沟、左背沟、韭菜滩监测点数据资料,进行长安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疫源疫病数据分析。继续做好动物救助工作及野生动物伤人损物补偿调查工作及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今年共开展监测巡查69次,同时做好巡查记录及数据上报。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生一起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局部疫情。(二)我中心会同区林业工作站完成了全区野生动植物外来入侵物种外业调查工作,初步完成500公里样带调查、上传及标本制作。截止目前已完成外业调查,内业正在整理资料及标本制作,同时于9月18日上报《长安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报告》和《长安区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报告》,完成全年任务的100%。随着今年兽类监测工作的全面铺开,长安已初步形成对禽类、兽类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区域监测。按照资源科安排,从8月份开始我中心会同省林研院开展野生动物栖息地修复保护调查,已完成8处湿地鸟类保护区域,2处兽类栖息地保护和石砭峪动物迁徙通道外业调查。目前外业工作初步完成,已进入到编写可研报告阶段。按照《陕西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做好全区内国家和省重点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工作;全年参与国家和省重点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调查工作20余起,确保每起报险如实按期如数兑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日常巡护、监测、防控工作,有效维护了我区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干部职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更新学习不够,电脑操作不熟悉,影响工作效率。干部职工对当前生态保护新形势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对日常救助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急需解决。办公区域屋面渗漏影响正常办公。加强职工思想教育,迅速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政治站位,以最大的决心、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执行长安的生态文明建设、大秦岭保护各项政策、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多方位、多途径的宣传涉林法规,使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组织好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尽快完成屋面渗漏修缮,保证高效工作。完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机制,快速反应,高效处理。继续做好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提高软件和技术手段掌握程度。完善内部管理,强化作风纪律,关心职工生活,建立激励机制。积极配合区秦岭保护局做好我中心机构调整及职能转换等工作。继续高效完成区秦岭保护局交办的其他工作。四、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我中心严格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恪守涉林范围,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事件,也未发生一起投诉。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