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

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5 08:54
单位名称 汉滨区蚕茶果技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制定全区蚕茶果生产发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全区蚕茶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和技术推广及茶叶、果品加工技术服务、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工作;承担全区蚕茶果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和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
住所 汉滨区教场南路19号
法定代表人 张鹏
开办资金 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02万元 59.4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蚕桑产业恢复性发展。全年改建标准化桑园1050亩,低改桑园3120亩,发放蚕种21780张,产茧871.2吨。其中副产品开发品种2个,人工饲料养蚕230张,推广华康系列蚕种3200张。五里镇张营村怡鑫现代农业园区新建自动化多批次养蚕厂房2600㎡,预计年养蚕达到1000张;在坝河镇建设蛋白桑基地300亩,建成年养蛋鸡10万羽生产线一条,年生产富硒桑叶蛋3000万枚,产品销售省内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方式、强品牌、增效益,着力打造“三带两区”茶叶布局,加快“安康富硒茶”标准体系建设。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21.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9500吨,年产值20亿元。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培育茶叶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6个,加工企业78家,培育茶叶绿色有机认证产品23个,茶旅融合示范园4个。建成了安康富硒茶城,20余家茶企入驻运营,在省内外开设富硒茶专营店100余家,获得中、省、市茶叶参评奖项200余项。成功组织和举办了“西安.安康区域对口帮扶暨高质量发展合作行动之——相约古城西安.品茗陕茶一号”2023年春茶开园主题活动,汉滨“科技之春”,西安茶博会展示展销,陕西茶行业“十佳”评选,2023年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世界茶日、2023年首届中国·榆林茶文化博览会,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丝路陕茶文化推广周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专场推介会,受到爱茶人士和省市区领导高度评价,有效提升了安康富硒茶·陕茶一号的品牌知名度,为汉滨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果业产业管护提升效果明显。积极邀请果树专家对枇杷、柑橘等特色产业进行培训,提升管护质量。借助陕南柑橘工作站专家力量,在流水镇一峰农业园区引进大分、日南等系列柑橘新品种3000余株,提升改造柑橘园500亩;进一步提升“瀛湖枇杷”的品牌效应,新授权两家合作社使用“瀛湖枇杷”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管护提升标准化枇杷园3000亩。在流水镇成功举办枇杷开园活动,增强了果农发展的信心;全年改建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园40亩、新建猕猴桃园30亩,为进一步发展山地猕猴桃打下坚实基础。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茶叶:“建设星庐茶园、京康茶园提效项目,提升改造茶园1万亩,整合提升茶叶品牌,推动茶叶示范引领。”2023年全区茶园管护提升7400亩,提升改造茶园1万亩,夏秋茶加工利用220吨,落实产业奖扶资金368万元。其中星庐茶园提效项目落实奖扶资金15万元、京康茶园提效项目和品牌打造落实奖扶资金120万元;完成茶园管护提升10000亩,完成了项目风险评估,茶园总面积达到21.3万亩,产量达到9500吨;全年完成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5万元。持续打造茶旅融合特色镇,汉滨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共确定实施重点项目37个,包括基础设施项目27个、产业类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6.55亿元。截至目前,通过流水镇、大竹园镇积极争取,累计整合财政涉农专项、苏陕协作、以工代赈、陕南循环发展等各类补助资金近2500万元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发展产业,已建成竣工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3.31亿元,其中建成基础设施项目21个完成投资1.66亿元,建成产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1.65亿元。蚕桑:全区扩建桑园1050亩,低产改造桑园3120亩,新建蚕室7750㎡,改造蚕室3500㎡,全年发种21780张,产茧871.2吨。三是持续打造茶旅融合特色镇,汉滨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共确定实施重点项目37个,包括基础设施项目27个、产业类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6.55亿元。截至目前,通过流水镇、大竹园镇积极争取,累计整合财政涉农专项、苏陕协作、以工代赈、陕南循环发展等各类补助资金近2500万元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发展产业,已建成竣工项目28个,累计完成投资3.31亿元,其中建成基础设施项目21个完成投资1.66亿元,建成产业项目7个完成投资1.6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蚕桑资源利用率低,综合开发单一。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单一,目前有规模的只有坝河镇盛裕祥园区和沈坝镇圣叶园区生产桑叶鸡蛋和蚕丝被,对蚕桑生产中大量的桑枝、剩余的桑叶和蚕粪利用有待开发。二是技术力量薄弱,科技队伍弱化,技术推广能力不足,机械化、智能化运用程度低。三是蚕、茶、果产业缺乏项目后续资金持续支撑,大部分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夏秋茶利用率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夏秋茶产量产值不高,茶园单产低,茶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五是产业链不完整,整体加工水平不高,产品研发与创新相对滞后。要加快健全完善我区茶产业链上、中、下游体系建设。改进措施:一是强化技术培训。借助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优势,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二是注重宣传推介。三是强化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在做强绿茶,做优红茶的基础上,推出黑毛茶、白茶新品问世,“安康禅翼”、柑橘茶(调味茶)、茶花茶等新品加工工,已形成企业标准,为夏秋茶资源有效利用夯实基础。“陕茶一号”红茶、白茶加工技术标准已修订完善,即将形成团体标准推广应用,促进茶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四是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产业发展。依托《汉滨区2023年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奖扶办法》和省级专项等扶持项目,2023年实施蚕桑产业、果业产业、茶旅融合示范园、生态茶园管护提升、夏秋茶加工利用、茶网蝽防治、陕茶1号种苗繁育、红茶和白茶新产品研发、产销对接、茶产业链主企业培育等项目。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生发展动力,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蚕桑产业。建设蚕桑高效示范园2000亩,小蚕集中共育示范点10个,培育年规模化养蚕100张以上的经营主体12个,加快组建汉滨区蚕桑产业协会,积极探索分段式多批次养蚕模式,加大养蚕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桑园单轨运输轨道的应用推广,加快桑园间作套种进度,增加桑园综合收入。拓展桑叶饲料价值,发展桑园养鸡,富硒桑叶鸡蛋(肉),桑叶猪牛羊肉品等。推进产业开发利用,在蚕丝被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上下功夫,注重品牌培育。做好生产布局,合理安排多批次养蚕,充分发挥产业奖补后续效应,认真落实蚕种订购和发种工作,鼓励应养尽养。在省力化、规模化、现代化上下功夫,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茶叶产业。实施高质高效茶叶示范园建设4000亩,改造老劣茶园20000亩,持续加强“陕茶1号”良种繁育和茶网蝽防控;扎实做好陕茶一号绿茶、红茶、白茶制茶工艺规程的贯彻落实,提升全区茶产品品质;举办陕茶一号春茶开园节、茶产品推介活动、公交车体广告、出租车灯箱、公交车语音播报等载体宣传陕茶一号茶叶产品广告、“汉滨陕茶一号”公共品牌证明申请注册。持续抓好夏秋茶生产,努力赶超先进,力争超额完成茶叶生产目标任务,提升茶产业效益。三是果业产业。实施果园管护提升2000亩;重点加大“瀛湖枇杷”地理标志的应用和管理;加大山地猕猴桃、柑橘等产业规模发展和规范管护,强化优质果业基地建设。四是持续做好其他工作。严格按照驻村帮扶工作要求,扎实认真做好驻村帮扶工作,要求驻村帮扶工作队及早谋划和制定2024驻村帮扶工作计划,逐条细化落实到点到人,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持续做好“三亮三评三运用”工作,把加减分项目与产业目标任务相结合,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激励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技术能力,创先进、争优秀、做表率、比奉献,助推产业做优、企业做强;完成局党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