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市本级交通运输领域执法;新区范围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日常、专项执法检查,违法案件查处;执法检查组织协调;执法领域信访、投诉、举报受理和核查处置;区县执法指导、协调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铁诺南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宝田 | |
开办资金 | 8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0.17万元 | 88.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主要负责全市交通运输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2023年以来,支队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监督管理,推进规范执法制定印发了《综合行政执法事项通用目录》《推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说理式执法工作指引》《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领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推广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说理式执法工作指引》等制度。严把合法性审查,聘请专业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80条。实行“一案一卷一审”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7个工作日内在“信用中国”平台进行公示。针对办案过程中的疑难案件,多次与法院部门座谈研讨,解决执法工作中的难题,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制定了《2023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2023年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开展随机抽查1次、检查企业6家,开展联合抽查1次、检查企业5家,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省监管平台进行公示。(二)强化各项措施,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力度。印发了《全市公路超限运输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治超专项行动。共查扣超限超载货车603辆次,向运管部门推送“一超四罚”“黑名单”信息603起。二是强化涉路违法违规行为查究。坚持每天对所辖路段进行全线巡查,依法查处涉路违法违规案件。三是配合做好扬尘污染及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严查路面货运车辆车容车貌不整、篷布覆盖不严、抛撒遗散、带泥上路等污染公路行为。利用金锁关超限检测站、青岗岭卸货点洗车台,对进站检测车辆进行清洗,共清洗车辆28万余辆次。开展“打场晒粮”专项治理,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四是做好公路巡查保畅。对重要路段进行巡查,加强与公路养护、公安交警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处置。五是强化运输执法检查。以客货运输企业、汽车站场、机动车维修企业、驾培机构及出租车、“两客一危”等为重点,集中开展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160人次,执法车辆290辆次,检查企业182家次,检查车辆1300余辆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车辆29辆次。六是加强货运装载源头治超监管。采取联合执法和巡查、设卡点流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依法打击货运车辆擅自改装及源头超限超载。对辖区矿山、水泥、砂石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等源头企业进行走访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货车超限超载主体责任,引导其合法装载、依法经营。对存在问题的5家源头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七是2023年负责的6个项目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监督覆盖率100%;组织对具备验收条件4项工程进行了质量鉴定,工程合格率100%;深入工地检查50次,严格依法查处工程施工、管理及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下发整改督导通知10份,下发检查通报11份,及时收到施工、监理单位整改回复,形成闭环。对全市2022年符合信用评价条件的1家监理企业4名监理人员进行了信用评价,举办了全市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培训2期,受训人员130余人。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能力素质组织开展了军事化训练,举办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及执法文书制作等培训8场次,全市120名执法人员人均培训时长60课时;组织开展案卷评查1次。联合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开展了全市旅游客运安全执法培训;举办了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培训2期,受训人员130人;邀请法院专业人员为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实务培训。组织支队全部执法人员在法宣在线-陕西省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台上学习考试;组织人员赴西安、宝鸡、汉中三个地市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学习交流,并形成考察学习报告,下发各区县执法大队。(四)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市政府网站和报刊媒体刊登信息报道68篇,联系铜川市电视台制作播放了“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路政宣传月活动”宣传片,并在铜川电视台播放;开展普法宣传。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制定印发了支队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工作方案,落实“八五”普法要求,结合“路政宣传月”“安全宣传月”“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等活动,深入企业、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35次,发放法律法规宣传资料40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80张。倡导群众安全文明乘车,拒乘非法营运“黑车”,发放拒乘“黑车”倡议书5000余份。深入源头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走访厂矿企业、在建交通工程工地、客货运输公司、货运站场、商户门店等50家,宣讲法律法规致使,答疑解惑,征集建议意见。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严厉打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依法查处涉路违法违规行为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共检测货运车辆76万余辆次,超限率分别控制在2%、3%以内;制止违章建筑、构筑物15处,拆除违规设置广告横幅、非公路标志标牌及灯箱180个,清理临时摊点300处,纠正出店占道经营150起,清理乱堆乱放120处,纠正制止货车抛撒遗散、篷布覆盖不严670辆次、冲洗车辆28万余辆次;检查“两客一危”、出租车等车辆1300余辆次,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车辆29辆次,批评教育70辆次。检查源头装载企业28家次,对存在问题的5家源头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认真做好6个公路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深入公路建设工地检查50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下发检查通报11份;开展轻微违法和首次违法行为免于处罚70次,开展说理式执法和柔性执法40次,同时要求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和普法宣传,消除违法行为40件。落实“八五”普法要求,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开展“以案释法”活动。深入企业、社区等开展普法宣传35次;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开展随机抽查1次、检查企业6家,开展联合抽查1次、检查企业5家,并及时将检查情况录入省监管平台进行公示。建立健全“12345”交通运输监督服务热线群众诉求限时办结机制,并进行投诉回访,共办理回复投诉780件,回复满意率100%。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执法协同没有形成合力。与相关单位的职能调整衔接还不顺畅,职责边界不够明晰,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协作机制。二是执法效能有待提升。执法体系还不健全,队伍力量不足,能力有待提高,对网约车等新业态执法机制不健全、监管较薄弱。三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四、改进措施(一)坚持长效机制,推进工作制度化。加强制度建设和普法宣传,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管理、转作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不断拓展普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坚持“以案说法”和“交通执法大走访”活动,积极主动向管理对象、执法对象和社会公众宣讲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解答有关法律问题,将普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渗透于执法各环节。健全完善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二)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执法规范化。大力推广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执法程序,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主动接受并及时回应社会监督。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事项指导目录、首违“轻微”免罚清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等工作落实,开展“黑车”、“两客一危”车辆、出租车、货运车辆的专项整治行动。(三)坚持“互联网+执法”模式,推进执法效能提升。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水平,运用好陕西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大执法信息化设备投入,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交通执法领域的应用,实现对执法行为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提高规范化水平。(四)坚持队伍素质能力提升,推进队伍专业化。巩固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建立突出问题查纠整改长效机制,定期梳理排查整改突出问题。加强培训教育和考核监督,深化实践锻炼,提升执法能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警示教育,持续正风肃纪,重拳惩治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及时查处违法路政案件,涉路施工事项监管到位;坚持路警联勤联动工作机制,组织路警联合治超稽查队开展治超工作;开展公路扬尘污染专项治理;开展盲区超限车辆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加强辖区内“两客一危”车辆、出租车、货运车辆和运输企业以及汽车站场、机动车维修企业、驾培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督促运输企业规范经营;严厉打击“黑车”非法营运,净化客运市场运输环境。三是做好市级交通重点工程、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重要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及时对具备验收条件的公路工程进行质量检测鉴定;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日常执法检查和信用评价工作,严格查处相关违法案件;开展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工程质量监督、安全业务培训、对区县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工作。四是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各项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开展执法监督检查;提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落实“22212”管理模式(2次业务培训、2次军事化训练、2次案卷评查和12次人员考核);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基层执法工作信息化。五是组织查处重大、跨区域的相关违法案件;督促区县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加强执法检查及违法行为查处。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