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服务保障。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事件查处的技术保障;相关人员的培训。(涉及执业许可及资质认证的以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范围为准) | |
住所 | 西安市北关未央路3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斌 | |
开办资金 | 575.5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27.81万元 | 400.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重点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一)认证登记任务超额完成全面完成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任务。2023年绿色食品获证企业269家,获证产品370个,较上年分别增长145家企业和176个产品,增长率分别为117%和91%,完成年度增长6%的目标,水产品认证实现零的突破,绿色食品企业续展率从30%提高到63%。全年新纳入特质农品名录产品52个,数量居全国首位,获证名特优新农产品87个,居全国第四,超额完成年度60个的目标任务。开展了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普查并汇编成册。在西安、榆林、商洛、安康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整市推进,商洛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样板市,安康举办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北京全国会和安康推进会上,我省分别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基地创建。截止11月30日,我省现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种植面积134.62万亩,产量137.6万吨。2023年眉县猕猴桃基地成功续报;平利县茶叶基地进入创建期;米脂县谷子、苹果基地完成现场检查和材料上报;指导志丹县、商南县、临渭区、黄龙县开展基地创建申报前期准备工作;配合国家中心完成基地相关数据采集和建管协议签订等工作。绿色监管示范持续推进。全年举办全省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培训班和全省绿色食品监管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两期。在礼泉、临渭、城固等县(区)开展绿色生资示范推广。高质量完成农业部绿色生资调研课题相关任务并顺利通过验收。地标登记工作持续保持。2023年,由于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保护工程暂停,我们在稳定推进已有地标产品保护工作的同时,召开全省特色农产品品质评价会商分析会,分析了我省30个地标产品监测情况。指导地市开展地标产品、绿色食品茶叶过度包装风险防范专项行动。组织5个地标产品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召开了镇巴毛尖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信息采集高质量推进。为保证及时、高质量完成全省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信息采集审核工作,我们全员深入学习有关信息录入的要求,认真参加了部里组织的线上培训,随时探讨发现的问题,统一审核标准。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各地市予以整改,累计督促指导地市70余次、审核基地信息4000余条。截至目前,全省各地上报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信息近2千条,已审核确认1900余条。各地市还在陆续上报中,我们均及时予以审核。(二)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创新成立农业农村标准委。组建委员69名、专家91人的农业农村标委会。召开首届农业农村标委会成立大会暨委员大会,审议通过四项章程。开展省级农业农村地方标准初审与省级地方标准立项评审。对全省10个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标准识别和行业审定,构建全省特色农业产业标准体系。组建省农业农村领域民营企业标准化服务队,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暨标准化实务培训。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试点。对鄠邑葡萄等8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全省14个全产业链标准化应用推广示范县(区)开展技术指导。配合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2023年度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情况进行评估。(三)切实做好品牌培育宣传推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宣传活动,参加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宣传活动;在榆林启动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宣传月活动,设计印制发放宣传册清单万余份。组织12家企业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8个产品获最受关注产品奖、5个产品获参展产品金奖。组织18家企业参加第22届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期间举办陕西特色产品专场推介,6家企业获金奖。组织1市9县参加第三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产销对接活动。按照省厅安排和意见,积极对接陕西地标产品入驻北京国家地标馆。(四)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支撑全力保障和配合完成质量强省、国家食品安全考核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延伸考核的工作调度、佐证资料准备等,创新模块对标分解任务,有力支撑各项考核工作。配合省厅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同陕西省智慧农业协同工作。建立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张网”。参加“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现场检查,开展全省质量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项目9县(区)技术指导,协助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在全国农交会、绿博会、丝博会、国家安全县产销对接会督促各市全面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追溯“四挂钩”制度,配合举办全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亮证行动启动仪式,每月协助调度全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实施开具情况。2023年入网监管生产经营主体数量新增532家,入网生产经营主体总数超万家。全省实施合格证主体10491家,累计开具合格证515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53.4万吨。2023年中心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先进工作单位。(五)乡村振兴驻村帮扶持续推进全面落实省委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要求,按要求轮换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做好日常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队为村争取项目资金24万元用于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申请省厅立项支持宜川县苹果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项目资金50万元,修建冷库及配套设施,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圪崂村特色苹果产业。联合县农检中心通过项目向全村发放60余万元农资农机具,开展农技培训2次,助力全村苹果产业提质增效。与村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为村支部购置了办公用品、图书等。二、日常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一)强化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广泛宣传增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建立长效保密工作机制,设专人负责保密工作。开展“保密宣传月”活动。通过订阅《保密工作》、关注“保密观”“中国普法”公众号,增强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营造保密工作氛围。截止目前,我中心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二)坚持政务公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坚持统筹部署和制度保障双措并举。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明确政务公开审批程序,指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确保政务公开工作任务落地、责任到人。二是坚持全面公开和申请公开统筹推进。通过网站全面落实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同时利用微信、QQ工作群、集中学习等形式进行信息公开。(三)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提升干部能力作风。年初组织开展学理论强本领提信心全力推动“三个年”专题学习研讨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刻理解“三个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按照活动方案明确的时间和步骤,扎实抓好规定内容和拓展内容的学习。同时要求全体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思考研究,在学习中找准定位,找准工作方法,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四)围绕主责主业,认真开展调研活动。班子成员牵头,立足分管业务,结合当前工作重点,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以诚为基绿色引领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获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筑牢诚信基石,推进绿色发展”征文一等奖。(五)加大为群众办实事力度,保障中心稳定发展。租赁绿植美化办公区,解决职工上班停车、就餐等老大难问题。为在职职工续购意外伤害保险、发放生日蛋糕卡,组织全体职工体检。重阳节为70岁以上职工发放慰问金,春节期间慰问老党员、困难职工和困难党员。2023年,为我单位已故职工杨佳同志协调理赔个人意外险55.5万元。(六)高效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推动与厅农监局形成一局两中心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工作对接会,配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验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评定、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等工作。加强与省农业信息宣传中心的沟通衔接,配合省公安部门完成对监管平台的年度等保认证,做好中心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配合协作,积极做好农安县检查等工作。参加对安康市的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评估验收、对灞桥和临潼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场考核等工作,配合做好我省第三批创建国家农安县集中答辩的筹备、实施等工作。做好其他认证审核上报,累计审核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CAQS-GAP)试点申请材料28份、全国生态环保优质农产品包装标识试点申请材料28份、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申请资料16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征集申请资料23份。配合厅农监局做好“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对全年4个季度治理行动推进情况进行调度统计。配合做好组织优质产品产地重点市、县、基地申报和材料审核。配合收集整理“两员”信息统计表,制定网格化信息上传展示方案。配合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我省7家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中心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先进工作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