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土壤生态技术创研中心

铜川市土壤生态技术创研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4 16:32
单位名称 铜川市土壤生态技术创研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土壤生态技术,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农业废弃物、生物废弃物,中药渣、抗生素药渣有机废弃物等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植物碳基营养及其产品的研发应用;盐碱地改良、土壤荒漠化治理、土壤微生物菌剂等土壤生态前端技术研究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董家河镇
法定代表人 张亚建
开办资金 30.62万元
经济来源 非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铜川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西安秦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62万元 30.6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围绕我市围绕服务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培育特色产业、耕地质量提升,加快生态厚植增效技术推广,加强科技协同创新,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工作展情况(一)科研平台建设1、实验室日常检测工作。化验室共接收土壤样品335个,其中配合谱尼外检125个,自检已出报告169份,检测项目包括PH、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有效磷。共检测168个样品的四种微量元素。接肥料样品共86个,均已完成固含量、黄腐酸、腐植酸、不溶物、PH、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比重的检测。2、强化人才支撑。一是建设人才创新平台。第五批基层人才示范引领活动示范点授牌,市级专家工作站获得批准。二是引进一名育种专家,与3名大学生签订见习协议,应对农业科研推广力量薄弱的现实问题。二、取得社会效益(一)科技成果转化1、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了全降解生态地膜并进入了生产应用示范。实施《铜川市2023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完成生物降解地膜示范8000亩。2、研发了人、畜、禽粪污快速降解产生液体有机肥工艺技术,在耀州区党家河进行示范运行。3、研发了“土壤生态厚植增效技术”并列入全省2023年主推技术推广应用4、利用“染色体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开展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14%)和高蛋白小麦(蛋白质含量》16%)的育种,选育的铜科系列两个玉米杂交组合顺利参加省级区域试验。(二)主要技术研发《生物质生化裂解生物工程技术》采用“模拟生物酶法”裂解处理方式,将农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秸秆、废弃菜叶及藤蔓、林果枝条、厨余垃圾等)粉碎、调配、混合、搅拌,经催化剂初步裂解,再经高温高压进一步水解,使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及蛋白质等裂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质(黄腐酸、氨基酸、小肽及内源激素类物质)、同步将病原体和抗生素完全裂解。经固液分离、中和调节,将水溶液体转化成有机水溶肥及复合微生物肥料,将固体残渣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及菌肥的基质,其中分离的纤维素还可用于生产生态膜、生态毯等生态产品,实现废弃物多级资源化和生物质能的全价利用。通过该技术开发的系列产品,可为有益微生物生长提供必需养分,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上快速持续提升土壤碳汇功能,实现农业减排固碳和可持续发展。(三)对外协同创新创研中心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先后与咸阳市、湖北荆州市、恩施市、丹江口市等多地开展对外合作,参与组建咸阳盘龙中药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江汉平原土壤生态研究中心等机构,参与起草盐碱地快速高效改良技术标准等。1、开展人工光谱影响作物生长研究,建设植物小型工厂,依托植物染色体远缘杂交育种技术,建设育种研究创新驱动平台。2、加大铜川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学术研讨,与省农业协同创新、省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开展了技术经验交流。3、参与研发设计复合金属离子水设备及智能测湿自动化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研发,优化技术参数,协同创新。三、存在问题(一)研发技术后备力量不足,缺少专业人才,在引进专业科研人才方面“请进来、走出去”落实不到位。(二)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等方面科研经费短缺,制约研发空间提升。四、整改措施(一)加大基础科研平台建设,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二)探索人才引进办法,加强高、精、尖专业科研队伍建设。(三)争取科研项目资金投入,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五、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市土壤创研中心将以生物质绿色生态循环高效利用科研成果推广和产业研发为基础,不断加大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壤修复攻关力度,发挥土壤生态减排固碳作用。(一)植物染色体远缘杂交育种工作,争取申报1-2个育种新材料。(二)开展生物质以及衍生产品品质提升及节本增效和水药肥一体化的绿色防控增效技术研究,完善相关产品应用技术规范。(三)依托生物质固碳减排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碳基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微生物对碳基提质增效调控技术研究。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业碳汇试点,举办农业碳汇专家学术交流论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