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南县> 商南县水政监察大队

商南县水政监察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4-24 14:54
单位名称 商南县水政监察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拟定水利、水保、防洪法制建设规划和规范性文件;负责水利执法工作,组织查处重大水利、水保、防洪违法事件;承办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和普法教育工作;组织江河、河口滩涂的治理,负责河道砂石的管理;负责工程项目建设水土保持方案的评审、监督落实工作。
住所 商南县文明路419号
法定代表人 吴伟
开办资金 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南县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91万元 15.6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商南县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2023年,我县用水总量预估为3300万立方米(年度控制目标3600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降幅预估20%(年度控制目标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预估15%(年度控制目标3%);全县列入市考核下泄流量出境断面共2个,实测2个达标,达标率100%。一是严格执行市发改局、市水利局关于《“十四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实施方案》,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主要控制指标分解到镇办及经济开发区,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实行用水计划管理,对各公共供水企业、自备水源单位、灌区下达年度取水计划,严格实行计划用水;二是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按照论证、许可、验收发证的程序,对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或无节水方案的一律不批、无评估报告或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的延续申请不予审批。三是以节水载体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提标改造项目,完成县法院、检察院、档案局、县医院等6个雨水回收利用改造工程,商南县鹿城中学节水宣传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取得节水从有名到有实的重大提升。落实节水优先方针,认真落实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建立重点取用水户监管名录,对纳入名录的用水户开展专项检查,指导企业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四是开展公共机构及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2023年我县共有创建23家机关、事业单位创建节水型单位,商南县鹿城中学创市级节水型校园。五是规范建档。对全县49家用水企业按照规范要求,全部建立纸质档案和电子版档案,实现“一户一档”,并按时报备;六是按照《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复核取用水量,对各取水户上年度取水情况进行平衡分析,严格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控制用水计划,原则上取水计划只减不增。同时,按时上报用水定额报表。七是加快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县级在线监测平台,对49户自备水源取用水户安装取水计量在线监控设备,实时掌握取水户取水情况。2023年我县监测平台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系统运行正常,数据上报率、完整率和及时率符合规范要求;八是开展用水总量统计。对全县农业、工业、生活(城镇、农村)、生态等用水量进行登记统计,并按规范上报市级汇总,数据合理、逻辑性强,上报及时。(二)全面推进河长制管理1.夯实责任体系,扛牢治水使命。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机制,狠抓落实,推进河长制工作从“有实”到“有为”转变。一是扎实安排部署。结合全县发展实际和重要河流分布特点,连续滚动编制了县河等4条河流“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制定规划治理清单,明确监管责任,实施综合治理和整体打造,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二是狠抓责任落实。出台《调整充实河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县内主要河流河长及防汛减灾包抓责任的通知》等文件,健全县镇村三级河长责任清单,实行责任公示制度,召开全县河长述职工作视频会议,全面夯实各级河长责任。三是强化督导检查。县级河长深入县域包抓河流巡查检查86次,积极带头开展常态化督导暗访;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镇办制度,做到“县级河长季度巡查、镇级河长月巡查、村级河长周巡查”,形成了巡河、管河、护河、治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坚持系统施策,提升治水质量。按照“柔性治水、系统治水、生态治水”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目标。一是强化水污染防治。将河长制与秦岭山水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大力实施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2%以上;启动实施了10个镇(办)污水处理厂和66个移民安置点污水处理站建设,新建配套污水管道174公里、污水支管网6.4公里,镇村污水处理能力达65%以上。二是强化水生态修复。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绿化造林工程,重点对废弃矿山山体等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努力减少水土流失。今年以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3平方公里、绿化造林10.7万亩,新修生态护岸主体工程3078米、挡墙1074米。三是强化水灾害防御。全面排查县域内行洪河道、在建水利工程、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等,整治防洪安全隐患19处,修复水毁工程14处,实施河道清淤疏浚工程4处9千立方米、防洪工程4612米,筑牢水灾害防御屏障。四是强化幸福河湖建设。紧紧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目标,全力推进省级幸福河流创建,及早擘画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蓝图,着力解决河湖突出问题,太吉河被省河长办授予“陕西省幸福河湖”荣誉称号。3.践行“两山理论”,发挥治水效益。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依托水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水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一是做美水旅融合文章。聚焦“旅游名城”建设,策划包装丹江莲花湖水利风景区、丹江百里画廊、清油河水库等涉水旅游项目,集全县之力打造商南“一峡一峰一湖一道”两日游精品线路,持续改造提升丹江漂流等景区景点品位,推动商南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做大水产养殖文章。利用辖区优质的冷水资源,在滔河、冷水河等流域,大力发展秦岭冷泉鱼水产养殖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年产中华鲟等特色鱼类100余万尾,渔业经济总产值达6000余万元,带动700余名群众增收。三是做强绿色发展文章。积极谋划争取赵川淤泥湾、过风楼太白2个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环县河生态休闲绿道,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让治水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有力载体。(三)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能力建设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平方公里、完成河道生态治理12.7公里。全县83家矿山企业已有70家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同时对全县范围内开工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督促企业限时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并催缴水土保持补偿税,今年以来,与商南县税务分局协同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集103余万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矿山、石场、砖场等生产建设中造成水土流失案件的查处力度,监督检查建设项目和企业22余家,现场送达告知16余份,限期补办行政许可11件,全年县级审批9件,正在初审4件,有效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取得的主要效益全年办理执法案件8起,罚款11.2万元,与商南县税务分局协同完成水土保持补偿费征集103余万元,限期补办水土保持行政许可11件,全年县级审批9件。太吉河被省河长办授予“陕西省幸福河湖”荣誉称号三、存在问题一是执法人员偏少,执法队伍建设还有待于加强。二是水法规宣传方式单一,宣传的氛围、实效需进一步深化。三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作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配齐配强水政执法队伍,督促水政执法人员加强水法规等学习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确保水行政执法人员能胜任新时期执法工作需要。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县“两台一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宣传水法规常识,曝光一批违法违纪行为。落实河道“四乱”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强综合执法。建立信息通报、联合调查、上下联动、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应急、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协同作战,严查重点案件,加大震慑力度,保持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力维护正常的河道秩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强化河长履职尽责。围绕河流“四乱”问题和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常态化整治,督促镇、村河长开展巡河,及时上报巡河发现的问题,坚决做到全面覆盖、真查实改。二是进一步推进专项行动。紧紧围绕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等专项行动,压实部门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夯实各工作专班责任,河道采砂、破坏耕地、破坏林地、砂石市场秩序工作专班,要及时收集整理排查出的问题,开展会商研判,轻微问题及时行政立案查处,较大、重大问题立案后转交公安部门,依法依规追究刑事责任,督导专班每周开展一次督查,对排查问题不实、整改问题不细、查处问题不严的责任单位,予以通报。三是狠抓问题整改。对历年来省市反馈各类问题开展一次回头看,确保旧问题不反弹。四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县“两台一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宣传河长制工作落实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和亮点做法,曝光一批违法违纪行为。落实河道“四乱”有奖举报制度,形成全民参与、部门联治、社会共治的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