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长县草原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草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服务。承担全县草原建设、保护、利用等方面技术咨询、培训、指导、推广工作,负责湿地资源监测、保护及湿地科普工作。 | |
住所 | 延长县兴延街3号五楼 | |
法定代表人 | 赵新宏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长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万元 | 31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延长县林业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项目实施方面:2023年我站共实施重点项目三个,分别为延长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该项目建设总任务4万亩,总投资为46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施工任务并进行了组织验收,兑付了项目资金的50%;果园黑麦草种植项目,该项目建设任务为1650亩,总投资为73万元,截止目前项目实施、组织验收、资金兑付工作均已完成;延长县2023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该项目建设总任务2.4万亩,总投资为850万元,目前为施工阶段。(二)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目前,我县草原保留面积有94.46万亩,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92.89万亩,其他草地面积为1.57万亩。2023年人工种草调运饲草种子紫花苜蓿、草木犀、披碱草,共计5吨,分别在黑家堡镇孙家屯、高家花村完成人工种草面积2000亩。主要措施是采取多年生人工牧草混播的方式,包括草种选择、模式设计、地块平整、种草改良以及人工巡护等,现已全部完成。同时,2023年人工种草结果上图工作也已完成。(三)有害生物普查。延长县有害生物普查任务量为87个调查点(42个踏查点、45个标准地),踏查里程为188.9公里、踏查面积为2.83万亩、踏查覆盖率需达到3%。我站按照普查工作技术方案和延长县实际地理环境因素共制定踏查路线6条。截止10月底,主要外业调查工作已结束,普查到延长县草原有害生物共有34种,其中包括毒害草24种,虫害9种,鼠害1种,同时完成了标本采集数量34个,鉴定合格数量达30个,合格率为88%。计划于明年3月初开始针对踏查面积不够和标准地累计面积不足的问题开展外业补充调查,确保于2024年底产出延长县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四)草原湿地综合监测。按照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林业局《关于做好2023年全省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陕自然资发〔2023〕32号)文件精神,我站在7月初开始,利用10天时间,对2022年5个草地样地和3个湿地样地进行了复位监测。草地复位监测内容包括优势草种、产草量、裸斑比例以及植被覆盖度等属性,湿地复位监测内容包括不同深度的含水率、水资源的溶解氧以及湿地资源受威胁现状和威胁等级进行调查,同时采取“每木检尺”的方式,对区域内的乔木、灌木进行监测调查,掌握树高、胸径等生长因子的变化现状。通过本年度的监测,查清延长县草本样地中优势草种为白莲蒿、羊胡子草、华北米蒿、胡枝子、白茅草等,平均海拔为952m,草原植被覆盖度约为49.72%,湿地资源现状未发生明显变化,为科学开展资源保护修复、监督管理、提高修复能力提供决策支撑(五)有害生物防治。今年以来,我站坚持“重在保护、要在防治”的方针,不断优化有害生物监测手段,创新防治方式,加大绿色防治比例。一是加强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完善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完成县镇村三级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网格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要季节24小时值班制和周报告制,实时掌握草原鼠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二是加大鼠虫害防治力度。一方面加强联动协作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鼠虫灾情防控联合研判会商会;另外一方面,加大绿色防控比例,大力推广器械防治、人工捕捉等物理防治方式和低毒化学药剂防治方式,药剂防治重点使用涤鼠灵、苦参碱和氯氰佛菊酯类药剂。此外,加强安全防控力度,在防控区域设立警示牌,确保人畜安全。经统计,2023年共购买鼠虫害防治药剂4.25吨、防治器械800套,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6万亩,绿色防治比例达到了82%,全面完成了防治任务,有效的避免了草原经济损失。(六)全面普及草原湿地保护政策。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增强全社会关心关爱草原事业和依法保护草原意识,我站充分运用“2·2世界湿地日”“6·18草原保护日”“12·4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宣传草原保护法律法规、草原处罚条例、草原保护政策和科普知识等,同时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提高群众参与度,以及在新条例、新规范颁布第一时期立即组织开展宣传推广,同时延伸宣传链,采取送法进社区进乡镇的方式,并用好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以此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草原普法宣传效果,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支持草原事业、保护草原资源的良好氛围,从而把延长建设得更加美丽。(七)违法图斑核查处置。2023年国家林草局共下发延长县草原变化图斑2022-2023年两期216个。我站随即开展了现地核查外业工作,通过走访核查确定违法图斑和违法主体,并进行了相关审批手续的取证,截至2023年10月31日已全面完成了变化图斑核查处置工作。通过核查,无变化图斑53个;前期地类非草地图斑4个(已提供佐证材料);地质灾害图斑45个;其他人为活动占用1个;建设项目用途图斑113个(107个有审批手续、6个无审批手续),现已全部提交审核。下一阶段将移交违法图斑至县森林警察大队。二、社会经济效益。我县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水源水质影响控制区。在我站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草原在资源保护、科普宣教、管护等方面的功能,草地滥垦、无节制樵采等破坏草地的行为得到有效的制止,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使草地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草地可以得到永续利用,促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同时,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延长县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为黄河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三、存在问题。(一)工作经费欠缺。草原建设工作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群众性工作,工作经费缺乏,严重制约着草原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二)工作缺乏创新。我站工作人员较少,业务工作量逐年新增严重,各项工作软件不一,再加之工作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且缺乏对新形势下的新软件、新设备钻研的韧劲,难以高质量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三)草场管护不力。草场周边村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意识薄弱,存在只利用不管理的现象,毁草式荒草现象也时有产生,从而影响了牧草的再生。四、整改措施。(一)根据我站的工作任务量,结合工作内容,积极与省、市、县对接争取资金,多跑路,努力向上级单位争取资金,加快草原建设。(二)加强组织干部学习,多参加外出培训,学习新的工作方法及理论知识,结合到我站工作中,对下达的各项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探索更便捷、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草原保护意识,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管,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草原健康发展。五、下一步打算。(一)加强宣传,提升意识。除常规宣传活动之外,加大力度和频次,优化宣传内容。一方面送法进社区进乡村,向广大农民群众倾斜,宣传内容包括草原相关法律法规和延长县草资源现状,提升意识,杜绝私自征占用及毁草开垦现象;另一方面征求群众意见,针对化制定宣传内容,帮助群众解决草原领域中的疑惑点,做到合理管护草场资源。(二)组织学习,提高技能。继续紧跟林业局支部的步伐,做好“三个年”活动的后半篇文章,并加大学习力度,动员干部积极反馈学习效果,做到相互交流巩固提升意识,同时鼓励干部多方位查找学习资料,激发创新精神,更新工作方法,高效快捷的应对当前工作。(三)推进项目,落地见效。一是加快推进2023年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重点建设,根据项目进度开展剩余验收工作并进行资金兑付;二是做好项目入库,积极与省市林业部门对接,争取2024年项目按期下达,根据任务量编制作业设计。(四)保护优先,修复草原。加强草原普法宣传,储备物资,控制草原鼠虫灾害,做好草原湿地综合监测、有害生物普查与防治等草原建设工作,为全县生态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