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商南县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全县科技资源。科技产业培训;科技项目策划、申报、监管和验收;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服务;科普统计与宣传;技术开发与试验;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与日常管理。 | |
住所 | 商南县育才路30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钟玉建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科技和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6万元 | 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商南县科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运行情况目前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有主任1人,工作人员5人,由局机关统一调配,1人在局下属单位学生资助中心工作,1人借调县政府办工作,剩余4人在科教体局与科技股合并办公并承办全县科技工作任务。二、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创新主体方面(指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5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家、新增省级上市后备企业1家。)动员70余家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已完成申报68家,入库64家,完成率106.6%;推荐并通过省科技厅认证省级瞪羚企业1家(中钒昌盛);我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其中2023年新增6家(友林环保公司、金石工贸、陕西远泰兴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西柏伦包装有限公司、东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宏昌绿色建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率120%,位居全市第二名。(2)创新投入方面(指标:债权融资总额7亿元、股权融资0.4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0.15亿元。)1-9月新增债权融资3.84亿元。县财政将科技方面人员经费、科普经费、科技研发经费等足额列入年初预算,较上年206万元增长48.1%;1-9月科学技术支出369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5.49%,我县科技支出实现了同比增长,并且增幅高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增幅。(3)创新人才方面(指标:新增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6个、新增“新双创”队伍2个、新增省级科技经纪人2个、新增高层次人才4人。)完成“新双创”队伍2支(朝阳技校、先锋职业技能学校),完成率100%。14人完成省级科技经纪人资料上传并通过审核,完成率700%;新增高层次人才5人(其中虎之翼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已完成资料收集工作、中剑公司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资料已上报),上报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1个。(4)创新服务方面(指标:新增双创孵化载体3家、新增双创孵化载体晋档升级1家、新增在孵及毕业企业10家、新增研发机构4家、新增科技服务机构2家。)新增双创孵化载体3家(商南中剑实业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陕西君剑祥驰物流有限公司、国漆产业园孵化陕西聚洋新材料公司和陕西莱克尔植物腊制品公司、现代材料产业园孵化陕西鸿宇新材料公司和豪德特新材料公司),完成率100%。新增孵化载体晋档升级1家(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率100%。新申报商南县金马星创天地、商南县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等7家孵化载体,新增在孵及毕业企业14家,完成率140%。完成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申报申报2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个、星创天地7个、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8个、科技示范镇2个、科技示范村5个),市科技局审核认定10个,完成率175%。新增秦创原商南创新促进中心1家,商业化运营服务机构2家(商洛富旭盛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商洛慧萱远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完成率150%。依托“秦创原”创新平台,以“飞地孵化”方式,在浐灞半岛建设秦创原--商南孵化中心,实现省级总窗口和市县窗口互联互通,构建了“一窗口一基地一中心”的运行架构,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商洛首家在西安设立的孵化中心。(5)创新发展方面(指标:技术合同成交额0.46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0.4984亿元,完成率108.4%,位居全市第二名。三、社会效益一是平台建设亮点纷呈。秦创原商南县孵化中心在西安揭牌运行,虎之翼研究院西安研究院在秦创原总部揭牌,秦创原商南创新驱动平台在陕果商南公司建成运营,“六库两线一码”智慧管理平台全市领先,秦创原(商南)创新促进分中心挂牌成立,“秦创原”创新驱动中心商南农业板块建设项目建成投用,县域工业集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平台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二是创新主体再创新高。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链主企业1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4家,在孵及毕业企业23家,各类创新主体数量创历年新高。三是科技成果更加丰硕。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0.4984亿元,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市级星创天地2个,市级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个,完成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个,试马镇创建为市级科技示范镇,富水镇茶坊村创建为市级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科技成果更加丰硕。四是人才引育力度空前。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1个,选派科技特派团、三区人才、市县科技特派员等科技人才80名,招引高层次人才5名,柔性引进专家人才30余名,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柔性引进博士10人,创新人才数量持续增加,培育力度空前加大,科技人才强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创新活动更加活跃。成立首个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联系点,承办举办全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召开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商南县茶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启动会,邀请省上专家开展“商南大讲堂”秦创原建设实践探索专题讲座,镁橄榄岩全产业链生产线、年产500万件冶金粉末汽车零部件等4个项目接受全市重大项目观摩。六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制定出台《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关于成立商洛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商南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商南县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商南县支持民营经济十条措施》等系列文件,进一步优化全县创新生态,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营造了更加和谐的创新环境。四、存在问题一是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部分企业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科技项目策划包装方面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二是科技人才短缺。由于县情特点,高精尖科技人才难以引进,企业科技创新和研发缺乏人才支撑。三是创新投入不足。受县域经济影响,新增1家上市企业指标任务未完成,导致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指标未完成。四是单位性质急待变更。我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多年来承担着具体科技业务工作,主要任务是为企业服务的一类公益性岗位,无任何盈利性收入,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支出均是以“科技人员管理经费”的名义挤占科技三项费,严重影响了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五、2024年工作打算(1)抓平台建设,夯实创新基础。依托“秦创原”创新平台,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水平,强化科研平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发挥好秦创原(商南)创新促进中心服务纽带作用,统筹县域重点企业现有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创新人才团队等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协同使用,提升现有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计划完成技术市场交易5500万元,新建创新创业载体4个,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2)抓主体培育,激发创新活力。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发展,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支持链主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持续发挥带动作用。以链主企业为重点,建立科技型企业信息库,针对科技型企业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深度挖掘与分析,掌握科技型企业成长动态。加大科技型企业引育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孵化、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加大高企培育力度,加快科技型企业成长速度,提高企业创新竞争力,指导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督促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企业78家。(3)抓项目带动,加快产业发展。抓住陕南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和优惠政策,准确把握中、省产业导向和资金投向,立足我县主导产业和储备的科技项目,精心筛选,积极与省市科技部门对接,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落户商南,加强基础研究,加大项目产业研发创新力度,支持延链补链企业真正以科技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以项目带动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计划策划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12个,策划、包装、储备省市县科技计划项目30个,争取科技创新项目资金400万元。(4)抓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县域龙头科技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加大虎之翼、沁园春茶业等县域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依托富水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紧扣硅科技、现代材料产业园、食品加工科技等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创建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种猪养殖、食用菌等基地省市示范园区。深入企业对接指导,督促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指导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2024年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3700万元以上,开展产学研合作12次以上。(5)抓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聚焦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县级人才服务团、市级人才示范点、国派团专家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团队建设。鼓励科技人才以技术、资金、项目入股分红收益,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企业和基层一线流动。提升科技人才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县派科技特派员管理与考核。计划开展科技特派员能力擂台赛,发挥科技人才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