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4 10:15
单位名称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服务。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施和考评人员的资格培训·职工技能鉴定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收集统计相关培训信息·就业培训政策法规的宣传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28A
法定代表人 罗曼
开办资金 115.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7.22万元 9.4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进行法人证书名称变更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我单位法人证书名称进行了变更,由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西安市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更改为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共组织开展培训25816人,完成全年22000人目标任务的117.3%,其中就业技能培训3182人,创业培训566人,失业培训22068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完成情况。全年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61727人次,发放等级证书41092人次,完成省上下达全年30000人计划的136.9%。其中发放高级工以上证书11867人次,完成全年10000人计划的118%,发放技师、高级技师证书909人次,完成全年450人计划的202%。全年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二、取得社会效益(一)高质量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多措并举促进技能培训提质增效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优势,征集了9家符合条件的线上学习平台作为推荐平台,优化提升了平台功能及设置标准,扩充了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资源。二是做好培训资料审核及培训班监管工作。采用视频检查、实地检查、电话回访和平台数据审核等方式,检查467期开展培训情况,检查取消11期培训班。三是优化培训系统功能,对参培人员增加了多环节身份校验,将培训系统与社保系统数据推送、回流,进一步保障了实名制培训及资金使用安全。四是成功举办我市2023年第一期创业培训SYB师资培训班,加强了我市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了现有师资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创业培训工作质量。(二)落实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高质量备案管理机制一是公开征集重点产业社评组织。围绕市委市政府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结合我市支柱产业、新型产业、秦创原平台建设等,针对30个急需紧缺职业征集遴选了23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备案工作流程,规范有序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备案工作。截至12月底,共备案评价机构182家,其中社会培训评价机构74家。二是建立我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督导“百人团”,制定督导人员管理办法,健全评价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督导业务培训,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关政策宣传,开展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状况线上调查,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本年度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4169人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878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899人次。四是推动康养产业人才评价。针对我市重点推进的康养产业人才建设,加强家政(养老)类职业等级认定工作。全市已备案家政(养老)类评价机构达到了28家,占全市评价机构总数的17%。全年开展家政(养老)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4030人次,占全市认定总量的四分之一,为康养产业发展做好人才支撑。五是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校(含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评价工作。全市已备案高校(含职业院校)评价机构64家,占全市评价机构总数的38%。全年开展高校(含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7949人次,占全市认定总量的二分之一,为我市毕业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三、存在问题一是业务数据共享不畅通。涉及培训学员的各项人社信息没有实现数据共享,导致学员资料审核效率低,存在一定的审核风险。二是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还存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比较滞后等问题。四、下一步打算一是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和规范重点就业群体培训。落实好我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频次。二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管理体系,修订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质量评估机制等制度,引入职业培训包,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标准化建设,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体系,建立质量评估管理机制,规范职业评价市场环境。四是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大用人单位备案力度,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健全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五是加快推进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结合各区县劳务品牌和乡村振兴政策,开发具有地域特色、乡村特色、文化特色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考核项目,助力我市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六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比对,实现报名审核,优化就业创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增强数据信息校验能力,加强数据违规预警。七是提高技能培训和评价公共服务能力。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建立技能人才评价“专家库”,提升职业技能评价工作专业化水平;建立培训跟踪回访评估机制,依据回访情况与人社大数据比对,对培训学就业状态实行跟踪服务,动态统计就业情况,持续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