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南县> 商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商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4 09:33
单位名称 商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业务范围:全县各类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卫生监测检验、全民健康教育与促进等主要业务。
住所 商南县长新路251号
法定代表人 田勇
开办资金 6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70.76万元 636.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举措,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扎实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全县共报告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5种共3217例,总发病率为1299.27/10万。共报告117例手足口病,总发病率为47.25/10万,无聚集性疫情发生。报告新冠病毒感染264例,发病率为106.62/10万,及时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全县无聚集性疫情发生。(二)完善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强化培训演练,卫生应急能力加强。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和制度建设,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专家组,开展集中培训2期,开展了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桌面推演,建立和完善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疫情卡片全年及时审核,有效的做到了疫情早发现,早处置。共接到预警短信82起,及时分析排除82起。(三)规范管理,免疫规划水平不断提升。投资20余万元新建一座60立方米标准化冷藏冷库,并按要求安装了冷链温度监测设备;加强目标人群管理和查漏补种,管理目标儿童22657人,建卡率100%,建证率100%,各疫苗接种率均达上级规定95%以上标准;开展接种证查验疫苗补种。全县共查验学校52所,幼儿园56所,托育机构5所,学校查验率100%。应查验儿童6554人,实查验儿童6554人,查验率为100%。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接种6978剂次,全人群免疫覆盖率达91.5%以上,18岁以上人群加强剂次接种覆盖率达91%以上;累计接种流感、乙肝、水痘、手足口、人乳头瘤等非免疫规划疫苗18000剂次。(四)夯实基础,慢性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地方病监测全覆盖工作。在城关街道、青山、十里坪、清油河、金丝峡5个镇开展碘缺乏病监测工作,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强化布病病情监测、培训及健康教育宣传。采血筛查197人,共检出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5例,隐性感染者4例,均开展了处置。 规范甲状腺肿大现症病人管理,对60名甲肿患者建立档案,纳入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做好慢性病项目管理。全县管理高血压患者22444人,规范管理率为70.78%,血压控制率为69.03%,健康管理率为51.93%;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6086人,规范管理率为69.84%,血糖控制率为67.33%,健康管理率为36.67%。全县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376人,报告患病率为6.75‰(省级标准为4.5‰),规范管理率为99.04%。做好心脑血管事件、肿瘤、死因监测工作,报告肿瘤发病  315例、死亡177例;报告死亡人数1359例,按照常住人口203796,粗死亡率为  6.6‰;报告心脑血管事件发病 837例、死亡 675例。启动中国居民肌肉骨骼疾病调查项目。在我县4个镇(办)8个村(社区)对504名居民开展项目调查。项目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DXA测量、X线测量、实验室检测等内容。12月3日组织召开了项目启动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并开展系统培训,相关镇办及中心抽调人员共计41人参加培训。目前完成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样采集504人,将人员运转至丹凤县医院开展骨密度、X线测量214人。(五)巩固成果,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提升。全县共计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140人,查痰1136人,痰检率达99.65%,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78例,病原学阳性检出率68.06%(49/72),肺结核患者报告发病率为38.27/10万(78/203796);县级通知管理74例,落实管理74例,签约服务74例,患者管理率和签约服务率均达100%;处理学校结核病预警信息4起,对其密切接触者157人均开展了流调和筛查工作;138所学校均开展入学新生结核病筛查,筛查率100%;完成入学新生筛查11372人,新生入学筛查率100%,未发现新发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年度体检21806人,结核病潜伏感染筛查21663人,症状筛查率99.34%。(六)积极探索,艾滋病防治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实现青年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医生病人一对一关爱”覆盖率达100%;完成VCT检测589份,HIV检测47050人,争取免费HIV检测试剂17400人份,将HIV检测纳入老年人体检项目,极大的提升了HIV检测率;随访存活病人48人,抗病毒治疗病人48人,CD4及病毒载量检测49人次。(七)加强能力建设,卫生监测检验工作稳步提升。审核职业健康检查个案信息414例,尘肺病哨点筛查2016人,尘肺病死因调查8人,职业性尘肺患者随访290名;完成26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288份,检测孕妇和儿童碘盐共300份,尿碘共300份,布病检测200份,腮腺炎、百日咳等采样26份;完成268例食源性病例审核上报;完成中小学、幼儿园2522人次学生常见病监测任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加强能力建设,积极完善内部管理,开展目标责任考核,夯实任务,细化措施,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各项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各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计划免疫工作有序推进。三、存在问题一是人员不足,能力有待提升。面对繁重的疾控业务工作以及越来越细越来越严的综合管理工作,各单位能够投入一线业务工作的人力极其有限,一身数职,疲于应付;公卫专干更换过于频繁,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连贯、责任落实不到位,疾控队伍的整体能力与现实工作需求不匹配,能力建设迫在眉睫。二是协同合作能力不强,活力不足。“预防为主、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大疾控理念不强,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不够顺畅;疾控工作服务群体大、突发状况多、责任风险高,能够执行的激励措施有限,工作激情和热情难以持久,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活力不强、氛围不浓。三是网底作用发挥不充分,质量不高。镇卫生院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网底”作用发挥还不充分、不规范,工作质量参差不齐,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及每年一次体检辅助检查项目不全,慢性病随访真实性不高,疾控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疾控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各级疾控队伍法律法规及业务学习,层层开展业务培训,增强传染病报告的责任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二是完善奖惩机制,进一步夯实工作落实责任。坚持每季度对基层开展一次业务指导,半年一考核,考核情况进行排名,并报请卫健局,作为兑付公卫资金依据,激励基层疾控人员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强化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预警工作,提高疾病预警预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各镇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巩固地方病、结核病防治成果,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立足职能,切实加强疾控能力建设切实采取措施,盘活现有人力,整合有限资源,全县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岗位技能培训,不断优化疾控队伍结构,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挖掘培养多面手专业人才,努力提升检查指导、考核评估、分析研判、预警建议工作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狠抓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实施公卫项目一是完善提升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和疫情形势研判;二是继续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做好碘缺乏病、布病等地方病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坚持项目带动,全面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四是加强预防接种管理服务,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开展桌面推演和现场演练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五是持续推进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继续增加预防接种技术培训频次,进一步提高全县预防接种人员业务技能,加强对全县各接种门诊督导频次和指导力度,采取针对性,专项指导检查方式,点对点帮扶指导,促进预防接种工作提质增效。(三)抢抓机遇,超前谋划,抓好疾控机构改革深刻认识“十四五”时期疾控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问题、理清思路,应势而谋,加强疾控体系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完善县级疾控机构功能定位,加强能力建设,落实“两个允许”,激发内生动力。(四)科学管理,统筹开展党务政务各项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规范管理,持续抓好意识形态、乡村振兴、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宣传思想、网络创建文明城市等各项工作,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单位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陕西省防痨协会授予我单位2022年度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