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安区> 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

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4-04-24 09:26
单位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为长安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对全区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地方志编纂、续修工作。
住所 西安市长安区韦郭路新行政中心B座
法定代表人 马耀东
开办资金 113.8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8.2万元 540.1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长安区档案馆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及成效;1.狠抓业务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接收到期档案13722件、54.72GB、185437页;接收24家部门、街办精准扶贫档案21145件、179.53GB、418859页,完成精准扶贫相关目录的接收工作,并建立精准扶贫数据库。二是提升查档利用服务。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标准。建立“网上申请、就近查档、跨馆出证”机制,上传婚姻档案,实现省内民生档案跨馆查询;接待查档群众3605人次,调卷4401卷(件),出具有效证明2991份。三是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完成数字化60.5万页扫描任务,馆藏数字化率达到70%。四是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定期开展档案馆库设施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落实馆库“八防”措施;召开档案安全专题会,研究落实异地备份、库房安全等工作。2.加强业务指导,规范档案管理一是搞好档案宣传。依托学习强国、区融媒体中心、《今朝长安》等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宣传10余次;在《陕西档案》《西安档案》刊登征文1篇、发布资讯6条;开展档案进机关、进小区、进校园宣传活动6次。二是加强档案业务指导。深入50余家单位,开展业务指导,从剔除分类、划分期限、目录制作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160余条,促进进馆档案规范完整。3.做好志鉴编纂,留存长安记忆一是抓好《长安年鉴2023》编纂工作。总纂工作已结束,初稿已完成,待终审稿完成后报送印刷厂出版发行。二是抓好《长安通史》编撰工作。长安区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地方史编修试点之一。三是抓好全国名镇名村志申报工作。申报1部全国名镇志、2部全国名村志。四是抓好部门(行业)志、街道志及村(社区)志编纂工作。长安区被列为全省108个区县中唯一的乡镇(村)志编纂工作试点单位,全区共上报编纂单位24家;《长安香积寺村志》获全省志书质量评估三等奖。4.奋力追赶超越,打造特色亮点一是加强特色档案征集工作。征集实物档案、图书资料、书画作品等1573件(册、幅)。包括清代刑部尚书、军机大臣赵舒翘图书资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自传和论文集,张友民7次国庆观礼证。该项工作受到市档案馆主要领导批示肯定。二是加强档案编研工作。与区纪委监委合作编纂《长安历代崇德尚廉故事》;与区政协文史委合作编写《美好长安·岁月光影》。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干部谈感悟、科长讲业务活动二十余次;推送档案、方志最新资讯动态263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二、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存在问题: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原因:解放思想、创新工作不够。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坚持学思践悟,提高政治站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利用集体研讨、“三会一课”等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主业主责,提高档案服务质效加大对重特大事件、重大活动、文书等各类档案收集、整理、移交、存档的指导力度;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进度;完善服务流程,优化便民服务设施,提升群众查档体验;持续推进特色档案征集工作,丰富馆藏特色档案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加大档案法规宣传力度举办档案资料文化展览,开展多样化档案普法宣传活动,推进档案法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加强档案品牌建设,创作兰台之歌,设计区档案馆馆徽;探索成立长安区大学城档案馆联盟。守牢档案安全底线,健全安全管控体系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档案安全管控体系,认真开展档案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规范档案数据存储载体的保管和使用,确保档案数据和实体安全。聚焦志鉴编纂,地方志工作实现新突破突出长安特色和年度特点,完成《长安年鉴2024》编纂工作;扎实开展《长安通史》、全国名村名镇志、部门(行业)志、街道志及村(社区)志编纂工作,努力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编修成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