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展壮大茶叶产业。编制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监督管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抓好基地建设;负责茶叶产品认证,品牌保护。 | |
住所 | 商南县城天鹿酒店东南康沁公司院内第二排 | |
法定代表人 | 陈耀 | |
开办资金 | 2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商南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5.49万元 | 134.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开展“五个年”活动,以“生态茶城”建设为抓手,推进茶产业“三提升三延伸”,促进我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铸就坚实思想基础。始终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推进“清廉商南”“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等工作,开展研讨交流、警示教育等活动,着力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引导干部开拓创新、争创一流,锻造出忠诚、干净、担当的茶行业队伍,为茶产业高质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坚持示范带动,夯实产业发展基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集中连片发展、提升亩均效益为前提,全面建设“三园一区”。茶产业康养示范园(城关片区)新建无性系茶园10000亩,打通旅游观光环线,建成茶圣陆羽、自助茶吧等配套设施,成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茶品牌宣传、茶文化展示的核心区。东部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富水片区)新建3000亩标准化茶园,打造秦岭茶海门户区等12个重要景点,完成茶业博览园暨综合体建设年度任务,成为网红打卡地和茶产业发展高地。西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试马片区)建设智慧茶园2000亩,建成茶叶新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等,试马镇、清油河镇拓展茶苗繁育基地功能,配套马泉山、后湾旅游运动休闲等基础设施,以茶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功能进一步凸显。南部高山云雾产茶区在赵川、湘河片区新建茶园1100亩,高山优质茶产区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依托金丝峡5A景区,做大做强茶配套。三是坚持全链思维,挖掘产业增长潜力。加大链主企业培育力度,协调解决融资需求等难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茶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工人素质提升,全面提高茶叶生产能力。构建共融共享发展模式,培育新型产业化联合体,激活茶行业各经营主体活力。持续做强绿茶,做优红茶,研发生产以茶饮品、茶多酚等精深加工为重点的衍生品,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四是坚持营销推广,加快产品价值转化。实施“百店千点”计划,推进“茶+互联网行动”,加大茶叶品质管控,做好商南茶地理标志保护,鼓励建设实体店,支持电商营销等活动,扩大商南茶市场竞争力。2023年,在省会城市建设茶叶专卖店3个,开设电商旗舰店8个,建立直播流量窗口10余个。五是坚持科技服务,促进茶叶增产增效。实施茶叶科技创新驱动行动,开展产品研发、名优茶评选等工作。组建茶叶专业团队服务茶企茶农,解决灾害预防与处置等问题10余项。建成张淑珍专家工作站,承办或参加省市技术活动6场次。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建设科研示范园4个,培训本土专业技术人才120人次,通过系列措施,提升全县茶产业整体水平。六是坚持做强品牌,提高商南茶知名度。深化茶叶品牌培育、整合与提升,通过主流媒体、自媒体、高速广告牌宣传推介商南茶,提高品牌溢价水平。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绿茶)陕西选拔赛等活动7场次,参加第七届丝博会等活动8场次,在省级以上茶叶赛事中,商南获奖14项。七是坚持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在建设“三园一区”时,积极植入文旅、康养等元素,建设茶旅景观节点,开展交流品鉴、风情体验、研学写意等系列活动,打造观茶海、品香茗、农家乐、风情游、舒心宿为一体的“茶+生态+旅游”业态,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深度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是新建茶园2万亩,茶园面积达到28万亩,产值达16.5亿元,“三大片区”建设如火如荼,茶产业助农增收的支柱性作用充分彰显,获得国家级荣誉“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二是举办省级以上现场会2场次,获得市级以上荣誉14项,茶业宣传进入全网阶段,商南茶的知名度极度高涨。三是“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明显,茶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存在问题一是产业链条较为薄弱。商南茶链主企业数量少,带动能力不强。茶食品、茶饮料、茶多酚等相关衍生品开发成效还不明显,竞争优势较弱。二是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商南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与市级“秦岭泉茗”公用品牌建设协同推进机制还有待完善,商南茶科技、茶文化、茶品牌统筹不足,品牌价值还不高。三是建设资金压力较大。省级三年茶产业集群项目实施完毕,茶旅康养融合发展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多、强度高,品牌建设与推广周期长、难度大,后期投入到茶产业的资金总量不足。整改措施一是提升全产业链开发能力。协调解决茶叶联营公司等链主企业难点堵点问题,提升链主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红茶、抹茶等技术研发,支持配合陕西祥瑞源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开展茶食品、茶饮料、茶多酚研发,协助完善研发生产计划,力争尽早投产。二是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推进茶叶品牌整合,参与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秦岭泉茗”体系建设与运营,争做品牌建设的“旗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2024年开茶节等系列活动,邀请政商人士、媒体朋友及广大群众等多角度多领域宣传推介“商南茶”,提升商南茶的知名度和品牌效益。三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对接发改、乡村振兴、农业等部门,向中省市争取各类茶产业发展资金2000万元。紧扣“三大片区”建设重点,推进茶叶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吸引更多项目、更多人才、更多社会资金向茶产业集聚。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单位将聚焦“生态美、产业兴、经济强、百姓富”的目标,发挥打造“生态茶城”推进工作专班牵头抓总作用,汇聚全县部门单位、各社会组织和团体、全体群众磅礴力量,同心同德、分工协作、踔厉奋进,奋力打造“生态茶城”,谱写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一是巩固提升现有茶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集中连片发展、提升亩均效益为前提,以无性系良种繁育与引进、标准化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建设为抓手,将全县茶园面积稳固在28万亩左右,全年改造低产低效茶园10000亩,改造提升规模化茶叶清洁化加工厂3个以上,进一步夯实茶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打造“三大片区”。全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人财物力量统筹与调配,加快“三大片区”建设,初步建成城关片区茶康养示范园、富水片区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试马片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富水片区提升盘活游客接待中心、云岳楼、仙茗阁等业态,布局建设民宿、生态酒店、温泉等旅游、康养元素,建成茶叶交易市场、双山清洁化加工厂等项目,启动建设温泉酒店、低氘水、香气香精提取等深加工及康养项目。试马片区升级提升智能温棚、育苗基地、智慧茶园等现有设施,完善提升沁园春茶楼的装修与布置,改造提升鸿德农林清洁化加工厂等,布局建设农家乐、民宿、生态酒店等旅游元素,谋划并实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争创4A级景区。城关片区建设万亩生态茶园、观光旅游环线及绿化亮化等业态配套设施,布局建设民宿、生态酒店、农家乐等旅游、康养元素,改造提升恩普清洁化加工厂等,推进秦岭茶乡茶旅融合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及提升,加快商南茶康养业态综合建设。三是全力打造“秦岭泉茗”。全力打造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秦岭泉茗”,争做品牌建设的“旗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大商南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击茶叶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品质、多元、健康的茶产品供给。举办茶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组织茶企参加茶博会、评选会、展销会等,在官方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商南茶,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按照省市茶产业链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标准化茶园建设”等8个方面任务,突出抓好产业链前端、中端、末端三个重点环节,制定并细化2024年度商南县茶产业链建设工作任务,不断提升链主企业能力,确保全县茶园总面积基本稳定,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建成3个产业融合示范基地,茶叶清洁化率达90%以上,加快职业化茶农、专业化服务团体、多元化品牌宣传主体、市场化营销人才建设。五是全力做好科技服务。以无性系茶叶技术推广、“组团式”科技帮扶、茶农需求与发展问题处置为重点,组建专业服务队全程服务茶企茶农,帮助提升管理能力以及灾害防治能力。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运用好科技特派团力量,开展人才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名优茶评选等工作,推进茶产业提质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研究工作,发挥已建成的科研示范园作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商南获得国家级荣誉“2023年度重点产茶县域”。2023年度军令状考核“先进集体”。2023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