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哲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学科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祥模 | |
开办资金 | 39101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3303.15万元 | 68523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从业人数 24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我校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切实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任何违反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构建“11445”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之年。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的办学理念,坚持“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求真务实、苦练内功”的基本思路,推进“四强”战略和“四+”转型,狠抓“五大攻坚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重要办学指标实现突破,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作为陕西省第一所部省协同试点高校,高质量通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持续推进“强基计划”,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优秀率、平均分明显提升,英语四级通过率81.75%,本科生深造率36.46%(较上年提升4.72个百分点)。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陕西省特色线上课程建设项目5项。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本科)6项、省级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出版教材33部,其中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4部;获2022年陕西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3项,其中特等奖2项。获第十一届陕西高等教育博览会先进集体。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获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5项,获陕西省优秀研究生教材奖2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获批陕西省研究生综合改革研究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获国家级、省级行业学会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2项)。研究生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326篇,较上年提升12.6%;授权发明专利304件,较上年增加5.6%。深化产教融合,与7家大型企业签订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双创”竞赛再创新高。深化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在陕西省年度绩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获准国家级大创项目80项、省级大创项目200项,获准数量居省属高校第一。获省级以上奖项3600余项,在高教学会评估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19项,较上年增长61.18%。获国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IFLA)第一名;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2项,居省属高校第一;获“挑战杯”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位列陕西高校第二。招生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加强招生宣传,招收本科生5150人,省外生源比例达40%(较上年增长2.4%)。招收博士研究生294名,硕士研究生3351名。其中,学术博士非定向生源占94%,硕士优质生源比例达64.1%。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举办大型双选会16场,专场宣讲会856场,提供就业岗位8.6万余个,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51%。学校获“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科建设持续加强。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工程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41‰,生物与生物化学前1%接近度达95%。建筑学进入“中国顶尖学科”行列,城乡规划学纳入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领域。建筑与建造环境学科在QS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进入全球150-200名。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11个学科入选“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项,获国家杰青1项,国家优青1项,创历史新高。获准国家社科基金9项,首次获准高校思政课研究重大子课题。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属高校首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陕西省绿色建筑“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实现高层次科研平台重大突破。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评估。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718篇,较上年增长22.87%。学校在陕西高校秦创原建设工作暨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中获得A等,位列省属高校第一。科研经费总额达7.02亿元,较上年增长5.9%,其中纵向合同额1.3亿元,横向合同总额2.88亿元。校属全资、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17亿元,华清集团实现营收4.95亿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完善引才机制,引进博士师资121人。1人获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批秦创原引用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4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1个团队入选陕西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人被评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深入推进师资研修计划,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教师数字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累计培训教师1000余人次。开放办学再上新台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发起成立由23个国家45所高校组成的“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发布《西安共识》《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发展报告》《西部丝路沿线城镇人居环境绿色发展报告》。获准3项国家留学基金委人才培养专项,实现在国家公派留学项目突破。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项、国家级外国专家项目2项。招收国际学生119人,留学生总数达235人。安德学院本科毕业生中118人进入国际知名高校就读,较上年提升10.68个百分点。举办第四届校友合作与发展论坛。教育基金会捐赠总收入2834.29万元。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财务收入19.13亿元,支出19.08亿元。加快推进银校合作项目,已立项14项,金额9113万元。完成工程结算审计108项,送审金额1.32亿元,审减金额2645.31万元。获“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两届获得此项荣誉的高校。积极争取陕西省对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的支持,获批3000万元建设资金。获批国家中长期实验设备更新及实验用房改造低息贷款项目4.8亿元。持续优化公房配置,统筹调整用房3000平米,制定工程设计实训大楼7.75万平米总体使用规划。提升招采工作规范化水平,完成招标采购项目175项,总合同额1.84亿元。校园基本建设稳步推进。草堂校区新建3栋学生公寓项目可行性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草堂校区图书馆及室外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升级改造工科楼附体楼、草堂校区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场所5.7万平米。建成教学资源采集系统,教室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稳步推进校园绿化美化,栽种各类树木近1000棵,增加绿化景观1万余平米。统筹废水处理、雨水回收提升校园水系景观,节水示范项目获西安市专项资金支持。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完成雁塔校区南院5栋多层住宅16部电梯加装。提升改造学生公寓2069间,完成雁塔校区浴室改造。积极解决停车难问题,雁塔校区新增扩展车位231个。中小幼校舍扩建顺利推进,完成幼儿园二期教学楼、附中扩建项目方案设计,附属中学获批“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健全关工委管理体系,学校关工委获教育部“2023年读懂中国活动”表彰。校医院新增用房500余平米,医疗服务条件和水平稳步提升。校园安全稳定不断巩固。出台校园交通管理规定、经营餐厅管理办法、“健康驿站”系列制度办法,完善应急预案,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安全稳定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积案化解和矛盾纠纷调处。扎实开展安全教育,强化师生国家安全和保密意识。严格落实两校区稳定安全值班制度,获省教育厅通报表扬,在全省值班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项;获“挑战杯”特等奖2项;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2项;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