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财经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

发布时间: 2024-04-23 15:54
单位名称 西安财经大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财经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类大学本科、高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及成人学历教育。
住所 西安市小寨东路64号
法定代表人 赵敏娟
开办资金 202203.2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1809.11万元 160787.36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财经大学 从业人数  143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加强理论武装,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到位。组织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10次,中心组集体学习10次,参加专题教育培训6次,带领班子成员赴商洛、安康开展实践研学活动。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在省委主题教育第九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校党委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依托智慧教学平台举办读书班,先后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讨论交流15次。全面实施周三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制度,从机制和时间上保障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统一。(二)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召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定期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与20个基层党组织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机制,开展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台账》完成率达97%。3个网络思政项目获省级立项,1个项目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批6个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4支社会实践团队入选专项行动全国示范性团队。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师德培训142人次,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编撰出版全国首部《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并被省委教育工委推荐至教育部思政司。举办归国学人大讲堂、同心讲堂,支持统一战线成员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多篇建言资政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被评为全省统战理论研究先进单位。(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发挥领导班子表率作用,严格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明确年度党建工作目标任务83项。主持召开党委会(专题会)22次,研究议题128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落实落细“两个清单”,校领导与分管部门及所联系学院处级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常态化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完成对校内4个二级党组织的巡察工作,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推进校内巡察提质增效。完成第三批全国、全省党建“双创”中期检查和首批校级党建“双创”验收。(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激发干部人才队伍活力依托“三个年”活动,出台《《西安财经大学“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工作方案》》。开展干部大讲堂30期。选拔“任职激励”干部6名,选拔科级干部24名表,彰奖励教师和管理干部278人。组织全校正处级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开展集中培训,安排其余省级培训9次。常态化开展纪律宣传、警示教育、师德师风培训20次,累计培训1283人次。设立干部作风观察员,发现作风问题9件,处理完成7件。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共检视梳理问题7个,制定整改措施14项,立行立改2项。(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学校修订《西安财经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西安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20余项制度。顺利通过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制定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和迎评方案,高质量撰写《自评报告》《补充报告》,得到专家充分肯定。新增数字经济等2个专业;撤销、停招4门专业,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金融学》等两门课程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名教师获陕西省思政课“大练兵”“教学能手”称号、1人获“教学标兵”称号,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70项。在全国31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招生计划完成率达100%,生源结构进一步合理,总体生源质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六)持续提升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以学科建设突破年为契机,出台《西安财经大学学科建设突破年工作方案》。启动并推进高峰和高原学科建设工程。持续推进“申博”工作。完成对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四个学科的申博情况考核,形成相关报告2份。新增研究生导师63人,兼职导师36人。修订出台《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制度体系。举办全国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研讨会,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毛有丰同志出席讲话,获批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较上一年增加7.71%,生源结构和质量逐年趋好。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论文抽检合格率100%,研究生就业率超90%、考博率创历史新高。(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学校推动有组织科研,全年纵向科研项目获立21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到账总额5200万元,较上年增长23%。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获批“秦创原专项”3项。6篇科研成果获省市级领导批示,被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要报采纳3篇,被《调研简讯》采纳2篇。入选陕西省高校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17项。连续六年发布《陕西省2021年度消费环境指数(CEI)报告》,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全年教师发表核心以上论文210余篇,出版著作40部,新增2个省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创新团队。1人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两刊”荣获“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陕西高校权威社科期刊”等称号,影响因子双双突破“4”,连续三年刷新纪录。(八)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体系,不断夯实学院党委行政责任,全年新增“雁塔学者”5人,获批1个省级教师团队,新增省级人才称号3人。引进博士54人,招录专职辅导员14名、管理和专业技术教师19名。出台《待聘人员管理办法》,建立能进能出的教职工流动管理机制。强化教师培养,开展专项培训,选派3名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家统计局系统和省属厅局挂职锻炼,支持5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组织骨干教师赴浙江工商大学进行教学研修。出台实施《师德师风建设方案》,建设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育课程体系,表彰校级师德先进集体2个、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等荣誉109人。树立师德典范,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培育氛围,切实增强师德师风教育成效。(九)学生教育管理扎实有效,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入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出台《西安财经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方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一体推进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实践落实,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校领导带队先后赴省内外20余个地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用人单位115家,有效录用毕业生300余名,实现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3.93%。我校学子在多项科创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挑战杯”大赛的“国奖”突破。组建170支团队、131名个人分赴祖国各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召开共青团西安财经大学第一次代表大会暨西安财经大学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四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十二)继续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合作办学渠道进一步拓展学校加入“一带一路”语言文化大学联盟,成功举办2023中国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发展前沿国际会议,与国外知名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协议。完善校地、校企、校际合作长效机制,与国家统计局、陕西省审计厅、铜川市政府、榆林市检察院等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推动与中国银行陕西分行、中国西电集团等合作项目落实落地。主办“丝路文化故事”创意设计大赛,承办全国高等财经继续教育工作年会,新增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2个,完成各类培训69期,培训人员4970人次。产教融合基地入住优质校友企业8家,大学生创客中心入驻学生企业11家。(十)不断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教学保障能力学校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校级业务流程平台,为师生提供信息化帮助文档服务,同步建成智慧党建、智慧共青团、校级媒体资源库等多个业务版块。优化智慧学习平台,更新“LAMS模块”功能,实现学生学习全过程管理与支持。推进未来学习中心(2期)项目建设,完成产教融合基地路演室装修改造项目、学生14号公寓交付使用、长安校区田径场改造顺利完成。完成图书馆开放化改造配套项目,为师生线上访问图书资源提供了更加直观的智能通道,进一步提升校园智慧化水平。(十一)持续加强内部治理,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全力做好资金保障,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学校全年预算收入62,801万元,办学经费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13%。出台《关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各项资金利用率。完成预算和结算审计110余项,审减金额900多万元。处置废旧物资两批,完成各类经营性用房租金收缴、合同签订工作。离退处紧密联系离退人员,切实提升离退休人员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推进各项民生保障工程、校园维修维修改造项目,完成暑期留校生服务保障、公共管理学院整体搬迁等民生专项工作。校医院实现门诊诊疗工作电子信息化,积极开展送医送药上门、下乡义诊活动。保卫处发挥稳定安全工作主力军作用,在校内各项重大活动和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效维护校园秩序。2023年,学校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年度“内部审计先进集体”“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称号10项,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4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全年无投诉,目标考核良好。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