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渭南市人力资源市场)

渭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渭南市人力资源市场)

发布时间: 2024-04-23 15:42
单位名称 渭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渭南市人力资源市场)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社会各类流动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档案保管、人事和社保代理、人力资源交流、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创业指导、就业见习、创业服务等。
住所 渭南市车雷街69号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东配楼二层
法定代表人 马会斌
开办资金 25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2万元 412.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在市人社局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优化管理,抓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今年新接收档案362份,转出640份;接受各项咨询和档案查询1500余人次。(二)就业为先,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全年共组织开展招聘会23场,其中网络招聘会4场,现场招聘会12场,网络直播带岗7场。(三)落实政策,认真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和青年见习工作。全年全市共认定见习单位672家,开展就业见习共1698人;全市实名制登记人数11039人,其中离校已就业1540人,离校未就业9460人。(四)真情为民,扎实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代理服务工作。今年进一步优化了办事流程,大力推广在微信公众号办理业务申请、查询,目前关注人数9471人,“小戴”机器人24小时提供业务受理及咨询。二、取得的工作成效(一)人事代理及代理服务工作。协助入学、入伍、入职政审62人次,出具政审材料46份;为存档人员查询并复印入党材料等47余人次,为退伍军人复印材料33人次,协助提审退休人员档案1111份;办理邮政专递档案166份,机要邮寄档案439份,为离职人员办理《创业就业登记证》160余本,(二)积极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全年共计参会单位2135家,提供就业岗位52232个,累计入场求职320000余人次,经洽谈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2178人;(三)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帮扶和青年见习工作。全市通过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扶,实现就业7726人,帮扶就业率达到88.21%。(四)灵活就业人员社保代理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共受理退休申请1010人;受理养老保险转移370人次;受理养老问题反馈118件;申请业务代理117人次;受理特殊工种入库764人;受理医疗保险接续停保108人,医保在职转退休256人;受理非首次社会保险补贴申请226人,申请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96人;一次性死亡抚恤金申请142人。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招聘活动虽常态化开展,但是成效不理想,求职者实现就业率不高。(二)灵活就业人员人事代理业务比较繁杂,各项社保业务政策不断变革优化,经常会遇到新问题。改进措施:发掘一批优质岗位,深入企业、工业园区,面对面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集中收集一批急需岗位信息,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不断的紧跟有关部门业务的变化去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档案管理,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确保信息系统的规范性、开放性、互融性。(二)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断更新招聘模式,针对求职者的特点,开展多频次小型行业类专场招聘会。(三)深入开展宣传,积极开发见习岗位,吸纳更多的青年参加见习。(四)扎实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五)继续完善和优化人才就业服务公众号,继续完善和调整智能机器人“小戴”数据库,力争政策业务咨询准确率更上一层楼。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