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林业站建设,林业站工作人员上岗证书核发,集体林区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与实验示范,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与应用,林业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 | |
住所 | 大荔县城关镇南关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权小斌 | |
开办资金 | 11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4.8万元 | 4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督促指导17个镇(办)完成了全年造林绿化任务,完成造林统计台账、造林亮点及影像资料的上报工作,做好了县级义务植树点的选址、现场的前期准备与工程监理工作。2、围绕冬枣、柿子等主导产业,进镇村到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林业技术培训,建立科技示范点,培养林业生产技术员,以点带面推广林业科技。3、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枣树优良品种‘大荔冬枣2号’良种育苗。4、积极实施“大荔柿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完成了‘大荔七月黄’良种柿申报资料汇编,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初审。5、完成了林地草原督查409个点位的现地查验及数据上传工作。6、配合渭南市林业工作站实施的“大荔困难立地造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省林业局绩效评价。7、配合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完成了“大荔冬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的林技培训、技术手册编制及项目资料汇编,顺利通过省林业局现地验收。8、完成了2024年大荔柿子提质增效示范园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制和项目评审工作。9、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依法依规监管林木种苗,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规范林业工程用苗程序,确保林木造林质量。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8万亩,其中新造林面积0.72万亩,森林抚育0.55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053万亩。各镇报道义务植树15场次.全县义务植树88.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0%以上。2、围绕冬枣、柿子等主导产业,建立了3个科技示范点,培训冬枣种植技术能手1名,柿子种植能手1名,示范推广面积7000亩。先后召开培训会27场次,现场指导32次,发放修枝剪900余把,发放宣传资料等3100余份。采取课堂培训、技术咨询、田间指导等多种形式,以有效的交流、沟通解决了群众生产中的疑难问题。3、编制《大荔县2023年冬枣苗木良种培育实施方案》、《‘大荔冬枣2号’良种繁育与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2本,并通过省上专家评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新栽冬枣示范园200亩,成活率达到95%以上;建成‘大荔冬枣2号’良种育苗示范点2处共100余亩。4、“大荔柿子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3月9日通过省林业局会议验收,取得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验收证书。5、成功选育出了成熟期早、产量稳定、货架期长的“大荔七月黄”柿子优良品种,完成了申报资料汇编,通过了省林木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评审。6、3月29—31日参加了“渭南市林业技能大比武活动”,荣获集体三等奖。7、完成了林地草原督查409个点位的现地查验及数据上传工作,落实了两宜东高城、段家李家垣2个点位违法林班整改工作。8、配合渭南市林业工作站实施的“大荔困难立地造林综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省林业局绩效评价。9、配合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完成了“大荔冬枣提质增效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的林技培训、技术手册编制及项目资料汇编,顺利通过省林业局现地验收。10、完成了2024年大荔柿子提质增效示范园建设项目的方案编制和项目评审工作。11、完成了2023年度林木种苗生产情况统计上报工作。全县育苗总面积3704.33亩。其中:新育苗面积169亩,留圃苗3535.33亩。12、开展林业法律法规宣传15场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小常识》等资料2200余份,提高了群众的林业法律意识。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深入生产调查研究较少,缺乏对林业生产提质增效的思路和对策。(2)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缓慢,不能适应林农使用新技术的迫切需要。(3)部分干部缺乏吃苦精神,深入生产一线机会较少,服务林业产业高质发展的技能不足。2、整改措施(1)今后要在实践锻炼、调查研究中多下功夫,要深入生产一线,虚心向群众学习,拜林农技术专家为师,开拓创新干实事,以良种良法做好林业技术服务。(2)采取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方法,提升干部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一是要强化先进林业科技的学习,总结切实可行的技术服务经验;二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及时邀请技术专家亲临我站授课指导,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培训,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林技干部的技术服务水平。(3)发挥高级人才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定期更新专业技术人员PPT课件授课内容,增加新知识,在单位内部互相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4)鼓励技术干部经常性下基层走田间,根据林木生长的物候期及生长现状,提出合理的管理技术措施,使林业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化、科学化,让林技服务见真实效。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林技培训与林业法律法规宣传,营造人人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2、持续做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百万亩绿色碳汇”等重点林业工程的监理及检查验收等工作,确保年度造林任务高质量完成。逐步优化和调整森林结构,提升森林质量。3、继续抓好林业技术服务工作,推广以栽植杨树、刺槐、红枣、柿子等乡土树种为主的造林模式,持续巩固植树造林成果、乡村绿化成果,提升绿化品质。4、动员、指导群众开展冬枣良种育苗,计划完成冬枣育苗200亩以上,为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苗木基础。5、按照新品种选定的技术要求,持续开展“大荔七月黄”柿子良种的生长观察记录,收集完善相关资料,完成终审及示范推广工作。6、针对我县南部沙苑地区干旱少雨的造林立地环境,开展抗旱造林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工作,总结一套实用性强的沙地造林技术。6、以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为目标,扩大林业技术服务工作的范畴,通过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森林镇办、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创建活动,提高生态宜居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