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淤地坝建设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参与全市淤地坝工程前期规划、建设指导、安全运行监督工作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圣景路水利大厦 | |
法定代表人 | 王勇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水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55万元 | 41.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淤地坝建设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我中心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项目建设情况1、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十四五”规划全市共建拦沙坝2146座,其中中型397座、小型1749座,占全省94.8%。中型坝平均每座投资383万元、小型坝平均每座投资127万元,工程建成后可拦沙1365万吨、淤地1.83万亩。)2021年度下达计划总投资7.22亿元,新建拦沙坝420座,已完工417座,其余3座履行变更程序,报省未批复。2022年度下达计划总投资8.42亿元,新建拦沙坝485座,已完工468座,其余17座正在履行变更程序,完工项目待县级审计,完成后提交验收。2023年度下达计划总投资3.78亿元,新建拦沙坝238座,整体形象进度达46.48%。2、新建淤地坝工程(“十四五”规划新建淤地坝206座,其中大型68座、中小型138座,占全省的49%,大型坝每座平均投资413万元、中小型每座平均投资184万元。)2021年度下达计划总投资3918万元,新建大型淤地坝9座,已完工8座;2022年度下达计划总投资9911万元,新建淤地坝33座,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县级审计,待提交省市验收。2023年度下达计划总投资8196万元,新建淤地坝38座,整体形象进度达49.53%。3、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2021年度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06亿元,市级配套363万元,实施病险坝除险加固379座;7个贫困县资金整合后返还实施277座,已全部完工并完成县级终验,4个非贫县41座任务已全部完工,待提交省级验收。2022年度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11亿元,市级配套438万元,实施病险坝除险加固354座;6个贫困县资金整合后返还实施190座,除横山外已全部完工,4个非贫县24座任务除神木2座需变更外已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县级审计,待提交省级验收。2023年度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2.43亿元,市级配套800万元,实施病险坝除险加固347座。5个贫困县资金整合后返还实施131座,已完工12座;4个非贫县203座任务暂时没有完工项目。4、淤地坝安全运行2023年计划待下达各县市区淤地坝维修养护市级配套资金300万元,市局将出台榆林市淤地(拦沙)工程安全运行及维修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目前正在征求各县市区意见。神木市市级配套管护费用160万元、府谷县配套45.1万元、靖边县配套100万元、定边县配套82万元,共计387.1万元。全市组织召开了“2023年全市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视频培训会”,市、县、乡村各级共3251人参加了培训;落实了8797座中型以上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5、信息化建设2022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投资400万元用于全市淤地坝信息化建设,目前淤地坝信息平台已建成,待验收。6、新型淤地坝建设2021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下达我中心117万元用于绥德县石家沟新型淤地坝试验研究,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市级已初验,待申请省级验收。2022年省级水利发展资金下达靖边县高家沟便民服务中心东门沟科研试验淤地坝工程195万元、子洲县电市镇正沟科研试验淤地坝工程262万元,由于资金不足,经与省水保移民中心协商,重新变更设计方案,计划于本周内组织审查。7、2024年前期工作规划我市2024-2025年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506座,2024-2027年老旧坝提升改造2029座,目前各县市区正在搞前期设计工作。8、淤地坝报废销号工作2020年水利部、省水利厅出台淤地坝销号试行办法,此项工作年初已安排各县市区抓紧按要求进行销号工作。二、党建工作1、坚持政治引领,严明纪律规矩。我中心支部把政治标准和要求始终贯穿党的建设工作中,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2、筑牢理想信念,加强理论学习。今年,我支部更加注重党员的理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中心支部和个人都制订了年度学习计划,并规定每周一为集体学习研讨日,要求每位干部职工全年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撰写了心得体会。我中心支部书记作为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要领导,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制,落实了“一岗双责”,对意识形态工作负第一责任,始终把意识形态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亲自抓、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切实肩负起了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解决单位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了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3、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推进“三个年”活动。积极参与机关党委牵头成立的志愿服务队,立足职能,制定服务计划,明确任务清单。给各县市区水利局发放《陕西省淤地坝防汛技术手册》,加强汛期淤地坝防汛“三个责任人”岗位职责标准规范。三、取得的主要效益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长期同水土流失斗争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既能拦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增产粮食的重要的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一是保障了黄河安澜。黄河多沙粗沙区、集中来源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榆林现有淤地坝大多建在该区域,其从源头上封堵了向黄河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缓解了黄河下游“悬河”抬升,对黄河安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减轻了洪灾损失。淤地坝对保护下游村庄、学校等重要设施防洪安全作用十分突出,特别是近年新建淤地坝和比较完善的小流域坝系发挥了显著的削峰、滞洪能力和上拦下保作用,有效地防止和减轻了洪水泥沙对下游造成的危害。三是增加了优质高产农田。坝地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远优于坡耕地和梯田,坝地已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口粮田。四是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沟道建坝蓄水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五是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实施淤地坝可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变农林牧相互争地为互相促进、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了有力保障,改善生态环境。六是方便了生产生活条件。通过沟道建坝,使荒沟变为良田、天堑变为通途,不但使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形成川道地形,同时,坝体成为便利交通的土桥梁,成为商品流通和山区群众与外界联络的交通要道,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农民群众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四、存在的问题1、省级与部分县级地方配套资金未足额落实。因财政困难及协调不够的原因,除市级落实一部分淤地坝(拦沙)工程配套资金,省级与部分县级地方配套资金未足额落实,个别县市区设计费打折,造成工程勘测设计费等独立费用无法支付,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设计单位不愿参与淤地坝设计工作,导致前期工程设计质量差、进度慢,严重影响了工程顺利实施。2、林业占地手续办理时限长、花费大。目前,淤地坝(拦沙)工程建设占用林地,完成林评报告的编制和批复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了项目进度,且需要缴纳一定数量的补偿费用,增加了县级财政压力,影响基层建设积极性。3、拦沙工程和生态红线之间存在政策冲突。淤地坝(拦沙)工程建设位置属生态红线范围内(原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而其又未明确为生态修复工程,三调数据公布较晚,从而导致2021、2022年工程占用耕地、基本农田现象严重,从而也影响到2024年拦沙、病险、提升改造工程的实施。4、县级财政部门标前审计预公告、招投标跨时长,而且在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再次削减投资。多数县区按照县级项目建设管理地方规定要求,在淤地坝(拦沙)工程开展招投标前都有开展标前评审工作,不但需要排队等待,而且县级标前评审一般都要压缩中央资金的5%左右,在地方配套资金未足额落实情况下,导致工程建设资金不足,而且招标前需预公告一个月,招标时执行地方土政策、耗时长,直接影响到开工时间。5、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工程竣工完成后需要审计部门审计报告出来后才能进行验收。各县均存在审计人员力量不足、排队审计、耗时太长,直接影响到工程验收进度。五、整改措施1、项目管理上、体制创新上要有所突破。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简化审查程序。2、确保年度计划按时完成、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考验、确保资金使用安全。3、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减少前期工作程序,争取更多配套资金,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六、下一步工作计划1、积极上报调整及变更手续;2、建议各级政府、自然资源、林业、财政、水利等多部门做好沟通,共同推动,简化项目前期维稳、林地、财审等办理程序。3、持续抓好淤地坝安全度汛工作;4、督促各县区抓紧开展淤地坝销号工作;5、完成好局党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