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指导全市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及调运工作、指导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处置工作。全市官方兽医的指导、培训工作,全市畜禽屠宰技术指导工作。 | |
住所 | 渭南市西南京路37号 | |
法定代表人 | 蔡立安 | |
开办资金 | 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万元 | 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渭南市动物卫生工作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加强检疫调运指导。一是开展规范化创建。制订《渭南市动物检疫规范化创建活动方案》,从申报点建设、人员、制度、记录填写等方面创建提升,县级初评30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市级评出10个标准化动物检疫申报点。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实施动物B证无纸化出证,推广使用动物检疫APP,实现检疫申报、现场检查、检疫出证、落地回收等全程信息化闭环。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每季度开展检疫调运信息调度,通报存在问题。督导潼关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加强检查,严格落实畜禽调运政策。“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备案各类养殖场(户)1.23万个,屠宰场(点)54个,动物运输车辆1219辆,贩运经纪人375人。共检疫生猪420万头,牛5.8万头,羊7.7万只,鸡5160万羽;屠宰生猪132.2万头,牛1.3万头,羊6.3万只,鸡1388万羽。2.强化畜禽屠宰管理。一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和动物防疫“两项责任”,严格落实“两项制度”“四关四不准”等规定。县级派驻官方兽医53人。企业自检非洲猪瘟3.5万份,均为阴性。二是强化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开展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能力比对活动。发放“瘦肉精”、兽药残留检测卡3180套、690套。企业无害化处理病害猪及产品折合生猪5366头,“瘦肉精”、兽药残留分别自检9.3万份、1.4万份,结果均为阴性。三是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渭南生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已被确认为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单位,正在申报部级标准化示范厂。华阴民长屠宰厂已由省厅推荐,申报部级标准化示范厂。我市已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厂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厂3家。四是督促指导生猪屠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8家企业更新劈半设备、3家企业安装运河烫毛设备,其余正在进行厂房改造和设备选型。3.加强动物卫生服务指导。一是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管等效能评估,指导县级改进完善。二是根据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特点,在春秋集中免疫期间各开展一次“大清洗大消毒”活动。累计清洗消毒各类养殖场3580余场(次),屠宰场(点)40余次,无害化处理场(点)30余次,畜禽运输车辆1500余台(次)。印发张贴通告200余份,各类宣传资料6300余份、配发各类消毒药品2200余件。三是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工作。开展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防控和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三贴近”“农民大培训”等技术培训指导3次,从“养、防、规、慎、替”五个方面指导养殖场(户)树立健康养殖理念。4.推进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一是加快集中收集体系建设。建成县级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中心1处,收储点21个,基本构建起“处理厂+收集中心+收储点”三位一体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召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观摩培训会,安排部署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及信息上报等工作。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管理。开展“牧运通”平台操作培训,确保无害化处理各环节规范操作。全市共集中收集、处理病死猪9.7万头、病害猪产品284.7吨。5.全方位开展宣传培训。一是举办全市官方兽医培训2次、屠宰企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培训1次、技能大比拼活动1次,累计受训350余人(次),编印动物检疫法律法规汇编300余本。二是加强官方兽医培训指导,印发《关于加强官方兽医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组织官方兽医开展在线培训考试,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动物检疫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创建10个标准化动物检疫申报点,《生猪产地检疫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获批,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证)无纸化出证全面实行。2.生猪屠宰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渭南生秦成功创建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单位,蒲城大红门荣获“渭南质量奖提名奖”。3.畜禽养殖安全化水平显著提升。“处理厂+收集中心+收储点”三位一体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建成。700余家规模养殖场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156家通过市级验收,25家通过省级验收。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1.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力量不足。一是实际从事检疫工作的官方兽医人员不足。全市备案官方兽医567人,实际从事现场检疫、出证等一线检疫工作的官方兽医仅273人。二是基层动物检疫人员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较低,45岁以下仅占44.5%,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5.5%。三是个别生猪屠宰企业官方兽医配备不足。改进措施:计划争取招聘引进人才,补充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效率。2.监督执法衔接机制尚未建立。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后,动物防疫检疫日常监管与行政处罚职能分离,未建立完善的衔接机制,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得到依法查处,导致以监促检、以检促防的动物防疫基础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改进措施:加强上下协调,理顺关系,确保工作衔接顺畅。3.动物检疫工作经费缺乏。大部分县(市、区)无动物检疫工作专项经费,申报受理、现场检查、出具证明等工作难以开展。动物检疫主要以眼观检查为主,缺乏科学的检查手段。改进措施:督促各县积极争取专项经费,落实政策规定,提升检疫检验水平,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持续开展动物检疫规范化创建活动。完善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加强证章标识管理、严格落实检疫规定,健全检疫信息记录。开展动物申报点“十点示范、百点提升”行动。2.加强官方兽医培训考核。开展官方兽医法律法规、疫病防控、检疫出证等知识培训,参训人数60人以上。组织开展动物检疫检验员技能竞赛活动,为省级比赛选拔优秀选手。3.开展生猪产业关键环节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制订生猪养殖、调运、屠宰、无害化处理四个关键关节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办法,指导50个养殖场、30个经纪人、6家屠宰厂(场)、1家集中无害化处理厂、10个无害化处理收储点开展生物安全风险评估。4.推进生猪屠宰企业GMP管理。开展《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宣贯工作,统筹推进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