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22 16:36
单位名称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服务全市果业高质量发展。执行中省果业发展方针政策,参与拟订全市果业发展规划,协调全市果业生产、加工、贮藏、流通与贸易,指导果业示范园和果品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动果业产业化发展,开展果品品牌宣传、市场推介、展览展销以及对外合作交流活动。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西配楼
法定代表人 苏新会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万元 5.8万元
网上名称 渭南市果业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果业全产业链建设前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换优汰劣提速,基础进一步夯实。推广新优品种6.54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果园31.5万亩;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67个(其中省级14个,市级13个,县级40个),建设设施果业示范园30个;完成清园310万亩、春季施肥290万亩、病虫害防控295万亩;开展各类技术培训90余场次,累计培训各类技术骨干、果农5.3万余人次。(二)果业全产业链建设中端,持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能力稳步提升,新动能持续蓄积。建设全产业链示范村镇10个,发展新型果业经营主体100个,建设果业产业联合体11个;新增果园托管面积17.95万亩;新增储藏能力13.8万吨,累计建成各类果品贮藏库533座,贮藏能力128.06万吨;建成选果线232条,其中4.0选果线23条;新增果品年加工能力43万吨,累计建成苹果浓缩汁加工企业5家,果酒加工企业3家,果醋加工企业1家,果酱加工企业1家,果片(干)加工企业4家,柿饼加工企业72家。(三)果业全产业链末端,突出品牌宣传推介,果品营销新业态不断壮大,销售模式日益丰富多元。开展节庆、赏花采摘、云营销季等特色活动3次,参加域外展会4次,组织大型品牌促销活动3次,全市九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到239.54亿元,较上年增加23.03亿元,增长10.63%。截止目前,全市已销果品318.2万吨,销售金额214.3亿元,入库果品销售43.22万吨。(四)大力开展果业信息服务,积极营造果业高质量发展氛围。2023年累计发布信息163期,转载行业资讯信息90余条。在《渭水之南》发布信息42篇,《学习强国》发布信息243篇,《渭南日报》发布信息10篇,《陕西日报》2篇,开展果业技术培训直播3场,累计直播观看人数达13.6万人。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全市果业以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苹果、特色果业全产业链前端不断优化、中端稳步提升、后端持续强化,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完满完成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品种换优6.54万亩,技术培训5.3万人次以上;建成市级高质高效示范园13个;培育提升果业新型经营主体100个;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增量10.63%;培训各类果业经营人才1000人以上。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一是果业区域布局及品种结构不优。二是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品牌效应不明显。三是全产业链建设不强,产业体系建设不足,产业运行机制不优。改进措施:一是以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为抓手,加大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力度,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的实践总结,做好创建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有机质提升示范园、高质高效示范园创建工作,力争推广新优品种4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果园20万亩,创建市级高质高效示范园10个。二是加大品牌营销、宣传推介与产销对接,促进果品销售。利用省内外各种节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强化品牌营销、宣传推介,持续讲好品牌故事,发挥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价值,扶持培育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销售模式,水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年增长2%以上。三是加快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延链、强链、补链,着力扭转在精深加工、冷藏冷链、智能分选、电商直销、农旅融合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持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力,提高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主体、新机制”的五新理念,全面落实《渭南市乡村振兴果业发展规划(2021-2025)》各项任务,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苹果、特色果业产业链前中后端,扎实推进果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