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武功县> 武功县凤安中心卫生院

武功县凤安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 2024-04-22 16:26
单位名称 武功县凤安中心卫生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医疗预防与保健
住所 武功县苏坊镇董家村
法定代表人 董江社
开办资金 174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武功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37.02万元 1498.86万元
网上名称 武功县凤安中心卫生院.公益 从业人数  7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卫健局党委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努力抓好贯彻落实,完成了年初制订各项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的业务情况(一)、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有了新起色。1、按照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发展,党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相促进。在党建工作中,引领党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疫情防控、新冠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中挺身而出,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深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按照中共武功县卫生健康局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在全系统开展第二批学习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武卫委发【2023】49号文件精神。我院制定计划,精心安排,明确步骤、工作任务、内容标准、完成时限,推动主题教育有序推进、取得实效。3.严格党的纪律和规矩,结合清廉医院建设、医疗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医药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两个活动,不断自查自纠建立问题台账,规范医疗行为,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各个环节不正之风,病人满意率95%以上.(二)巩固成果,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对辖区建档立卡脱贫户1058户、3777人,监测对象户25户84人。加强健康帮扶政策宣传,设立就诊绿色通道,落实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慢病签约率100%、服务率100%。1.医疗质量提升工作(1)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医疗各项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医疗过程控制,提高医疗质量。(2)健全医疗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成立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护士长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加强医疗质量全过程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3)制定计划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多种形式开展医疗技能培训,把“三基”培训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整体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人,三级医院进修学习2人。2.强化医疗管理,提升医疗保障能力一是是强化急诊急救,保障生命安全。加强院前急救和急诊工作的管理,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对急、危重病人畅通绿色通道,实行先诊疗后付费。“120”年接诊病人230余人,急危重转诊110余人,未发生因急诊急救处置不力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二是以行业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强化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级各类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建立医技科室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病例(理)、危急值讨论制度。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和医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手卫生管理。特别是“首诊负责制”、“首问负责制”的执行,将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最大限度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规范中,不断优化服务态度,提升医疗保障能力。3.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注重护理水平提升,开展护理岗位技能练兵。继续以开展晨间护理活动为载体,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细则”树立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扩大优质护理服务影响力及延伸,护理部获得2022年度咸阳市优质护理先进集体。4.加强特色中医专科建设。今年在“中医馆”的基础上,依靠外科成立中医康复理疗病区,形成以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现代康复理疗相结合的特色诊疗科室,社会反响良好。(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2023年在局预防控制科、卫监股和县疾控中心、妇计中心、卫生执法大队支持和指导下,我院公共卫生工作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较好完成十四项公共卫生任务。辖区行政村16个,常住人口2.9万人,截止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纸质档案28168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2642人;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2次,给医院职工培训4期,健康教育咨询8次,更换宣传栏6期;0-6岁儿童健康管理298人;中医药健康管理老年人4050人;孕产妇健康管理98人,管理率100%,宫颈癌筛查526人;针对2365例高血压、841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辖区101例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4次随访管理;结核病管理5人;预防接种建档建卡84人,接种一类疫苗2406人次,二类疫苗1195人次,传染病管理18例。(四)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工作平稳有序一是严格执行市县医保管理政策,严格遵守医保管理制度;二是使用的药品均通过陕西省药械采购平台网上采购,零差价销售。2019年12月启动药品集采工作,到目前签订合同62份,使用集采药品62个品种、品规66个,占药品总品规数目的27%,基本药物使用率100%,运行已经走入正轨。三是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实行次均费用控制,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最大限度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呈现出“三下降一提高”(均次费用下降3.62%、均次住院天数下降0.8天、患者均次自付费用下降7.65%,实际报销比例提高2.91%)的良好局面。(五)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照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医疗和疾控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组织冬春季消防安全培训2次,组织1次消防演练,组织3次急救演练。开展消防安全整治、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整治、燃气安全整治、建筑物安全隐患整治、涉电公共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确保全院工作良好运行。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1—12月份,门、急诊22322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62%。收治住院患者2012人,比上年同期增长49.08%。业务收入813.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07%。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取得成绩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技术队伍人员不够稳定,诊疗范围较为局限,成为阻碍医院发展的首要因素。二是部分医务人员学习氛围不浓,“三基”不够扎实,积极进取心不够强。三是个别同志劳动纪律比较松懈,自我要求标准低,工作主动性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四是基础设备和必备的医疗设备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认真对待,逐步加以解决,使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整改措施加强管理,强化岗位纪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坐诊,查房,提高业务素质,加强管理,注重培养,针对进取精神不足的员工,采取各种培训措施,通过不段学习,提升自身呢能力。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以党建为引领,强化科学管理理论学习,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进一步加大科学管理理论学习,完善医疗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逐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病房工作在保持较高床位使用率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巩固好“三下降一提高”的良好局面;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优化医疗服务、改善就诊条件,不定期开展义诊、咨询、健康教育和农村医疗服务;加强护士素质培养,不断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二)在落实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医建设、分级诊疗制度上下功夫。围绕构建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加强对医护人员和乡村医生的培训,建立高效顺畅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按照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数量和需求等,有针对性的加强本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加强住院能力建设,开展与卫生院人员资质、技术准入、设施设备相适应的住院、手术等业务。合理配置和更新必要的设施设备。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发挥作用,持续做好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村医一起与患者进行对接,指导患者预防、保健及合理安全用药,让医疗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居民,覆盖到辖区的角角落落,让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力争50%患者不出乡。(三)加强人才引进、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向,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制定,有目的、有计划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进一步改善现有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尽力创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环境。同时,搭建合理的平台,坚持“送出去请进来”原则,通过选派医护人员进行专业进修、以及参加专业学习班、讲座、专家汇报等形式,抓好人才短期培训、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通过鼓励在职学历提升等多种途径和方法拓展各岗位学习深造的机会,提升整体卫生工作人员的素养。(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就诊需求。在人才引进储备的基础上,加快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医保政策允许情况下成立独立康复理疗科、设置床位30张,满足群众康复理疗就医需求。(五)形成新的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形成切实可行的绩效奖励制度,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制定不同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27年12月2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