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平利县长安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技术,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体系管理、技术培训、技术服务。 | |
住所 | 平利县长安镇中坝村四组 | |
法定代表人 | 姚锦波 | |
开办资金 | 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平利县长安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4万元 | 1.8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名称、法定代表人。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长安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农业工作开展情况。1.农业产业持续发展。2023年全镇粮食生产面积1.95万亩,产量0.44吨,其中油菜种植面积2390亩。2023年完成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2084.4亩,纯种2085.7亩,茶桑果套种288.4亩,撂荒地复耕复种150亩,分别为柳坝村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70亩,张店村发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80亩。实施茶叶提质增效2789亩,新建绞股蓝园区1822亩;发展烤烟面积760亩,其中金沙河村500亩,双杨村160亩,千佛洞村100亩,产值达264.46万元,均价在15.44元/斤。2.市场经营运行持续带动。指导20家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和“三类户”产业增收工作,并将帮扶成效归类存档;通过劳务用工、技术培训、土地流转、产品收购、配股分红等形式带动脱贫户和“三类户”,达到了脱贫户和“三类户”技术培训全覆盖的目标;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致富带头人等进行技能培训工作。3.惠农补助政策落实到位。完成了全镇2023年自主发展产业农户的产业规划、落实、验收和奖补资金兑现等工作。完成了2023年耕地地力保护、一次性种粮补贴、大豆种植和农机购置补贴等相关工作。4.集体经济管理有序完善。根据集体经济薄弱村“消薄”方案,2023年底,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10万元以上。按照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建立了合同清理台账,收集登记合同431份,经县上审定反馈问题合同375份,现已完成整改295份。(二)林业工作开展情况。1.生态管护责任和资金落实到位。认真完成了2023年度国家公益林及2023年省级公益林等补贴资金兑现发放工作;完成了2023年度各村生态护林员的选聘与续聘工作、考核工作、工资兑现、《2023年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信息管理系统》《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的录入和管护工作。2.森林安全严防严管落实责任。完成镇对村、社区、学校、企业2023年度森林防火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并以横幅、标语、会议、宣传牌、通告等不同的形式加大了宣传力度,制定了森林防火预案及护林防火工作职责,并落实了护林防火镇、村干部包山头、值班制度等,对痴、聋、哑、傻人员落实了监护责任,使森林火警和火险得到了控制。持续加强了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实行专人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并定期对办证的采伐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完成胡峰防治工作,安排专人消杀,消除安全隐患。(三)畜牧业工作开展情况。1.畜牧业稳定发展。2023年生猪存栏2.5万头,出栏1.8万头、家禽存栏5万只,出栏4万只,牛存栏403头,白山羊存栏0.2572万只、出栏0.1543万只。全面落实生猪养殖投保工作,全镇共投保育肥猪0.8932头,能繁母猪0.1798头。2.扩大产能提效能。为持续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我镇今年共有7家生猪养殖企业,完成联农带农、扩大生猪产能项目,共发放仔猪660头,以订单收购的方式带动330户农户增收。7家企业享受产业提升项目扶持建设资金84万元,2家旧圈改造养殖户享受改造扶持资金10万元。另外完成2家白山羊保种项目。强化产地检疫申报制度,组织宣传陕西智慧动检操作学习,现已走上正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大豆稳粮扩种。全镇大豆种植面积4458.5亩,农户享受奖扶资金75.8575万元。全镇农户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助资金199.9674万元,一次性种粮补贴资金13.65万元,完成撂荒地治理项目种植玉米大豆150亩。2.养殖产业安全。2023年共完成生猪产地检疫4523头,生猪无害化处理72头。完成生猪保险1.073万头,保障养殖户经济利益不受损。3.市场经营主体带动效益明显。20家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和“三类户”929人,全年完成技术培训1412人次。4.生态帮扶稳定增收。2023年全镇提供213个生态护林员公益岗位,天保护林员16个岗位,解决本地就业229人稳定增收。每人年增收5200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缺乏系统性学习,干部理论政策了解不充分,业务水平知识需进一步提高。2.农业科技推广创新意识不强,不能与时俱进,因地制宜解决农业问题。改进措施:1.通过组织培训,加强学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各种专业新技术,努力提高单位职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2.根据各村农业需求和科技成果,制定推广计划,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学习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为切实搞好服务打好基础。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常态化工作正常开展。继续做好森林防火、林政资源管理、天然林保护及涉农涉林资金兑现等工作,并配合第三方公司持续做好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木除治。持续做好2024年产业技术培训、产业发展规划、脱贫户带动等相关工作。做好生态护林员每月考核、工资兑现,《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信息管理系统》和天保云平台系统的录入管理等工作。协助完成2024年涉农、涉林项目建设。2.集体经济工作不松懈。持续做好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确保各村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乡村振兴示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0万元以上。持续做好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工作,常态化管理规范合同。3.推动畜牧产业持续发展。巩固现有畜牧产业的发展,协助双杨村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进一步推行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确保全镇养殖户全部进入陕西智慧动监管理系统,做到防疫、检疫全新的网络系统管理模式和全省同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力度,对适度规模以上的养殖场按照“零排放”的工作要求,全部纳入监管整治对象。4.夯实责任抓落实。我中心将继续通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以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以繁荣和发展我镇经济增收为目标,认真落实镇党委、政府及业务主管局的各项工作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全镇农业、林业、畜牧业工作重点,努力将我镇农林业工作落到实处。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