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汉滨区>
汉滨区渔业生产工作站
汉滨区渔业生产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4-22 09:54
单位名称
汉滨区渔业生产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报渔业项目及实施;拟定渔业发展规划和渔业生产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推广渔业新技术;指导全区渔业生产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和培训;承担渔业资源生态修复、水生野生物保护技术服务;承担渔业生产病害防治。
住所
汉滨区教场南路19号
法定代表人
王永辉
开办资金
2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31万元
22.06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今年以来,我站围绕稳粮扩鱼目标,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施稻渔综合种养五统一发展路径,即统一基建标准、统一优质苗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成鱼回收、统一奖扶。持续加力巩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以大河、瀛湖、吉河、晏坝等镇为重点,建立一批亩产“千斤粮、百斤鱼”的新型稻田种养模式示范基地,实现“一水双收、一田多用”。2023年巩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规模10088.5亩(其中当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522亩),年产商品鱼696吨,产值2088万元。同时我站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为目标,着力优化和调整渔业养殖结构,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入手,大力推广名优品种。推广大口黑鲈、黄颡陆基圆桶养殖技术,2023年巩固发展陆基圆桶养殖8431.87立方米(其中当年新增陆基圆桶养殖面积4000立方米),年产量210.8吨,产值843.2万元,初步形成“四大家鱼稳中向好,名优品种异军突起”的渔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按照“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的指导原则,强化领导、科学布局,绷紧安全生产之弦。渔业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我站高度重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成立渔业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具体责任人,从组织上保障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渔民安全意识。及时通过微信群、QQ群发布雨情、水情、灾情信息,要求各养殖场要高度重视强降雨防御工作,密切关注,科学部署汛期安全防御,防患于未然尽量减轻灾情损失。建立节假日和汛期值班制度,在大风、强降雨等非正常天气影响期间,加强值班力量,确保水情、雨情、灾情及时准确掌握,能够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镇(办)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截至目前,汉滨区未出现重大渔业安全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促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按照“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的指导原则,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今年以来,我站组织开展对渔企和渔业合作社的生产记录、销售记录、用药记录和投入品进行突击检查。同时与养殖生产单位签订了水产品食品安全责任书和水产品食品安全承诺书,张贴“禁用鱼药告知单”,确保水产苗种在养殖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全年对辖区内渔业主体进行检查督查8次,出动检查人员28人次,未发现使用非法添加剂,排查出安全隐患5处,已整改隐患5处,整改率100%。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培育冷水鱼生态养殖示范点一个-汉滨区大鑫大鲵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目标任务完成率100%;配合农业农村部、省水产总站、市区农业农村局完成水产品检测抽检采样10个,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5个,完成率200%。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尾水处理达标200亩,市级目标任务完成率100%。依托园区建设,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脱困户通过科学种养增收创收,无劳动能力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转租等方式增加收益,直接带动农户1282人,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社会效益成效显著。2.经济效益。完成水产品产量3001.7吨,超额完成市级目标任务1.7吨,完成率100.1%,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完成渔业养殖面积3182.3亩,比上年同期增长3.6%渔业经济总产值140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5%;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汉滨区面积3652平方千米。辖23个镇、4个办事处,渔业技术推广工作量大面广,而我站现有在岗干部只有6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瀛湖网箱全面取缔和长江十年禁渔后渔业产业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心有余而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技术力量不足已严重影响了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目前特色突出、辐射力强的大型水产龙头企业和优良品种少,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渔业在我区大农业中属小众特色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欠缺,渔业科研、技术推广经费缺乏,重点项目和技术储备不足,给渔业产业突破发展带来困难。2.改进措施。提高单位干部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衔接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扶持。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鼓励水域充足镇办因地制宜、挖掘资源潜力,打造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种养、渔菜共生、智慧渔业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养殖新模式。2.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和项目扶持等方式,强化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大型水产养殖龙头企业,构建“渔业专业联合社+渔业合作社+基地+渔民”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先进经营理念等生产要素进入渔业产业。3.以商品鱼初加工为主,发展冷链加工、冰鲜储藏等,探索特色速食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涉渔产业链。以水文化、渔文化、康养文化等为核心主题,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汉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