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红枣生产技术,促进红枣产业发展。红枣产业技术培训,指导及应用;枣新品种的引进、选育、试验、示范、推广及低产林改造;红枣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服务。 | |
住所 | 大荔县南关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仇亚捷 | |
开办资金 | 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大荔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05.79万元 | 21.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红枣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大荔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开展技术培训,服务基层群众全年开展技术培训36场次、田间指导12场。发放《冬枣》国家标准及技术资料20000余份,技术书籍500本,制作冬枣生产管理技术短视频5期。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倒春寒”、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提前发布预警提示和防范管理措施5次,减少枣农损失。(二)严抓质量安全,改善营商环境先后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座谈会、实地调研等达二十余次,制定《关于整顿和规范冬枣生产及市场营销秩序的通告》,印发《冬枣质量安全巡查监管实施意见》,冬枣质量安全联合执法大队常态化开展巡查执法,协调处理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合同纠纷、以次充好、摘青上市等各类案件43起,处理线上民生平台投诉案件10余起,网络舆情80余起,为客商及枣农挽回经济损失43万余元。11月9日,在县委党政视频会议室成功召开冬枣质量安全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三)加强宣传推介,加速品牌建设5月中旬回访杭州、金华销售市场,7月6日在浙江金华成功举办“牵手亚运枣想约你”2023年中国·大荔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浙江(金华)推介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域内域外结合”模式,将大荔冬枣推介到全国各地。(四)深化校地合作,推动创新发展一是组织座谈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冬枣试验站的专家教授召开土壤健康座谈会、红枣新品种讨论会、冬枣产业技术研讨会等,开展树形对冬枣品质产量的影响、生长素对膨大期冬枣的影响、不同浓度和类型的坐果药对冬枣坐果的影响等试验。二是开展新品种试验,助推品种结构优化。今年我中心推广和试验新品种4个,分别是3-1、3-2、早冬红和冬枣820。三是注重土壤管理,促进源头品质提升。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在冬枣主产镇随机抽样冬枣果实和产地土壤,进行冬枣及生长环境的检测。其中陕西省林业产品质检与产业服务保障中心抽检冬枣30份、土壤30份,到各检测公司送样检测6份,检测结果均为合格。(五)盘活产业资源,促进文旅融合中国枣文化博览园作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棚体设施系统,完善种质资源圃建设,全年接待各级领导及外国友人调研观摩、学生研学游等20余次,促进了农业、枣产品加工业、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一)标准化技术全面推广。通过线上视频讲座与线下实地培训相结合,冬枣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得到全面推广,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二)科技创新取得突破。今年选育的新品种“冬枣820”,3月份获得陕西省林木良种审定,并在朝邑镇、范家镇等试验推广2000余亩。(三)质量安全巡查成效显著。今年冬枣品质明显提升,平均销售价格较往年创下历史之最,赢得了客商、枣农、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肯定。(四)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大荔冬枣”品牌价值达到59.02亿元,首次进入中国果品品牌前十强。在2023年中国(西安)国际林业博览会上,大荔冬枣荣获金奖。大荔冬枣成为第19届亚运会供应水果,世界体操冠军何宁为大荔冬枣代言。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线下培训主要集中在冬枣栽植面积较大的镇、村,其他镇、村宣传相对较少;二是部分枣农受网络舆情影响较大,自身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冬枣品质提升较缓;三是智能化、信息化的应用面不广,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需进一步加强。2.整改措施一是增大线下培训覆盖范围,适当增加种植面积较小村和非重点镇的培训频次。针对不同区域土壤、气候特点和棚型结构,制定培训计划,“靶向施策”确保培训效果;二是加大冬枣质量安全检测和巡查力度,提升枣农质量安全意识,坚决杜绝不合格枣产品流入市场;三是规划建设高标准冬枣产业园,带动周边冬枣生产基地走向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样板区。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开展品种培优推广。依托大荔冬枣试验示范站科研条件和研发团队,持续开展优质品种提纯复壮、特色品种选育等工作。重点推广“冬枣820”新品种,同时根据大荔气候继续筛选2-3个适合大荔生长的优良鲜食品种,丰富大荔鲜食枣品种结构。(二)推进标准化技术生产。全年计划冬枣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30场次,通过线上线下、分片分组开展技术培训,健全县、镇、村三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根据不同管理周期及技术需求,组织开展幼树、坐果期、盛果期、衰老期及土壤健康“订单式培训会”,“靶向式”服务确保培训效果。(三)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继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立足大荔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定期组织座谈交流,开展调研实验,联合企业、合作社等继续进行冬枣延迟栽培试验,以科技为支撑,促进冬枣产业做优做精。(四)抓好冬枣质量安全。总结2023年冬枣质量安全巡查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市场活力,坚持把冬枣质量安全作为“舌尖上的民生工程”,严守产地第一车间,严把从田间地头到市场餐桌的每一道防线,持续做好冬枣质量安全巡查工作,助推冬枣品质再度提升。(五)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持续强化宣传推介,举办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产销对接会、最美枣园评选等活动,同时充分借助全国各地举办的有影响力的冬枣推介会,并组织知名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等参加林博会、农高会等展销会,进一步扩大大荔冬枣的品牌影响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