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新城区>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9 11:41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长乐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护理;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
住所 西安市永乐路102号
法定代表人 李雨杉
开办资金 247.6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7.28万元 228.3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在新城区卫健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领导小组带领全体职工,按照区委和卫健局党委统一部署,结合发展实际,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取得了一定业绩。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中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树立行业新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截止目前中心今年就诊人次9414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49%。2023年,我中心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工作要求,认真组织,科学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目标任务。1、健康档案截止到2023年12月20日,我中心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达到28610人份,建档率达到95.4%,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实现同步更新,档案合格率整体达到90%以上。2、老年人健康管理我中心高度重视老年人查体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惠及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便民措施,吸引群众主动到中心查体。对与行动不便不能前来体检老年人,中心积极与街道、社区联系,由社区牵头,安排在社区内进行体检查体人数增加明显。截止2023年12月21日,共为3560名65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老年人体检率达到70%。3、慢性病管理截止2023年12月21日,纳入管理的高血压数达到2154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7.08%;纳入管理的糖尿病数达到669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7.41%。4、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登记造册,对规范管理的重性精神病人完成每年的四次随访和一次体检工作。止2023年12月21日,共登记管理重性精神病人112名,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5、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模式,开展绿色通道,使看病更加方便快捷。按照协议约定,落实服务承诺,真正做到“有诺必践”。截止2023年12月21日,重点人群完成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28610人,规范化建档率95.00%。6、家庭病床服务项目中心积极推广并开设家庭病床项目,已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得到辖区内群众的一致好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中心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制定阶段性专题培训计划,一到两周一阶段,一阶段一专题,由浅入深开展系统化学习。医护人员利用休息时间每日进行专题培训,定期开展病例讨论,专题学习完成后进行阶段性考核,确保中心医务人员熟知专题内容并能熟练运用于诊疗活动中。今年以来,中心专题培训56场,参与培训医师385人次。2、中心为打造特色科室,以糖尿病健康管理、脑卒中一体化管理及慢性疼痛为突破口,安排骨干医师分别前往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及西京医院免疫科骨关节专家门诊长期面授进行专业指导,并安排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制定脑卒中一体化管理培训计划每周定期授课。通过培训学习,达到诊疗方案、用药指导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以提升我中心整体医疗水平和慢病管理服务能力。3、中心领导班子已中心为纽带,纵横联络,加强于辖区内二、三级医院协作关系。今年以来,中心与航天人民医院(原西京医院)学科带头人刘卫平教授、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常嵘主任共同打造“卒中中心”,与北方医院成立了高血压管理中心、房颤中心,开辟绿色通道,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我中心加入西京医院牵头成立的西北地区日间医疗专科联盟,共同推动日间医疗的发展,设置转诊绿色通道,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教学,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的日间医疗服务。落实与上级医联体医院的协作关系,继续推进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工作,减少患者就医环节和等待时间;以科室为单位,结合实际,补短板、强弱项,创建各具特色的科室服务品牌。4、提升公卫服务,家医走进社区中心每周召开家庭医师团队工作推进会,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频率,分享工作进展和问题,并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安排4个家医团队每个工作日轮流下社区服务群众,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通过监测健康指标、定期随访和健康宣教,有效提升了家庭医生服务的效果。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上门体检服务,让老年人充分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5、弘扬中医文化,发展中医科室按照大力发展传统医学的要求,中心经讨论,加强中医特色诊室建设。中心充实调整中医药人员,积极引进设备,先后添置艾灸仪、微波治疗仪等康复理疗设备,同时引进中药贴敷、中药免煎颗粒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定制肩周炎、带状疱疹等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及处置流程,使患者的中医体验更舒心,让中医科成为中心亮点科室。三、存在问题:1、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中心目前在编在岗人员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较少,年龄偏大,学习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强。依靠临聘人员支撑中心医疗业务,但临聘人员流动性强,年龄普遍偏大,加之中心业务繁杂,需要充足专业人员,但中心人员不足导致中心业务发展收到了极大的限制。2、医改以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量快速增加,工作内容也不断补充和细化,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加大,但收入并没有较大改善。人员的年收入不及三级医院医生的一半,收入低成为社区卫生人才招聘和引进的最大障碍,社区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后劲不足。四、改进措施:中心以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通过医疗联合体的方式,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争取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中心坐诊,进行技术指导,打造一支素质能力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打造群众信赖的基层医疗机构,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全中心大力推行“6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和安全)管理,统一医院标识,完善科室引导标识,加大便民服务设施投入,增强社区中心文化建设内涵。(二)、补齐短板、提升能力,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1、中心以补齐短板、提升能力为原则,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积极通过医疗联合体的方式,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争取上级医院医务人员定期到中心坐诊,进行技术指导,打造一支素质能力优秀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2、根据中心医疗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妇科、儿科、全科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定向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在岗医师转岗培训等方式多渠道储备医疗卫生人才。(三)特色科室建设结合我中心实际,确立了“有重点,有特色,有专长”的专科建设原则,按照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的原则,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推进重点科室建设。中心计划巩固全科医疗,加强中医科建设,重点培育妇科、疼痛科,不断推进我中心医疗服务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