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平利县> 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

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4-19 11:03
单位名称 平利县老县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是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是小学学历教育及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平利县老县镇太山村六组
法定代表人 吴锦鹏
开办资金 2756.6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平利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797.87万元 2901.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0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平利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实施专业能力提升。注重青年教师培养,落实“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教师分批次参加各类学习培训,6名教师参加国培项目培训,12名教师参加省级项目培训,80余人次参加市县各类培训研讨;本学年培养“省级教学能手”1名,“县级教学能手”1名;2名教师在平利县“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1名教师在平利县语文素养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名教师在县级数学概念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名教师在市级心理健康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三等奖,2名教师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2.抓常规增质量。修订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备、讲、辅、批、考、评、思几个重点环节工作。学校坚持周签月查制度,对常规过程认真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提升。3.夯实教育教学研究。坚持常规集中研讨,每月一次集中大教研,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通过全员互动式教研,提高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能力,促进教师交流与沟通,达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目的。坚持校际交流提升,借助市一小帮扶契机,选派4名教师到市一小跟岗学习一周,市一小6次到我校送培送教,组织专题辅导。依托城乡教师共同体平台,与大贵、三阳、老县九年制等兄弟学校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建立教师发展小组,共享教学经验和方法策略,促进教师共同进步。坚持课题研究提内涵,本学年,教师主持市县校课题10余个,1项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和4个校本课题已顺利结题,其它课题正在积极研究中。申报县级教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18篇获奖,1项作业设计案例获市级奖项。4.加强少先队工作。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组织校级(班主任)辅导员培训6次,参与人数达80余人次。李琪姝推选为团十九大代表,陈静被推选为安康市第三次少代会代表,李汭华推选为共青团平利县第二十一次团代会代表。六一中队荣获红领巾四星级集体,2个中队获得红领巾二星级集体,1名学生荣获红领巾四星章,19名学生获得红领巾二星章,108名队员获得红领巾一星章,鼓号队参加“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安康市鼓号队比赛获得三等奖。建立了一个县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并依托工作室,积极开展少先队理论学习、辅导员培训及少先队工作研究研讨。我校少先队工作案例《爸爸妈妈回家了》,分别在《中国辅导员》《中国少年报》公众号推送,《按照“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要求去做》在《少先队活动》杂志上发表。5.加强教育宣传,抓好风险防范。每周晨会值周领导必讲安全,主题班会活动必须要有安全教育,班主任每天放学前必提醒安全,使安全教育成为常态。综治成员单位每学期来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讲座、传染病防控、预防校园欺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题讲座,各班(中队)通过主题班队会常态化开展法治安全专题教育。6.精细后勤服务保障。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努力让学生吃上安全营养午餐,想方设法改善教师伙食,及时保障纯净用水,让老师们安心工作。给教室、部室、集体办公室安装空调,改造用电线路,做好网络、一体机、打印机等基础设备维护维修,确保教学所盼所需。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争取社会各界对特殊学生群体关心关爱,解决好学生实际困难,常态化开展大家访活动,拉近家校共育距离。开源节流、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积极汇报争取,化解了部分债务危机。规范工会经费支出,保障职工基本福利待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完善了部室建设,新建了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科学创客教室和劳动技术教室,规范少队部建设,增添了图书和体育器材。改造了校园围墙和教学宿办楼屋面防水。丰富了校园文化,学校外部文化于5月份整体到位,形成了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核心的文化氛围。11月份立德树人馆建成投用,成为红色教育阵地,传承红色基因,继承优良传统,筑牢理想信念基石。2.落实“三个课堂”建设,以学科课程建设为基础,夯实了育人根基。按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落实好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把大课间武术操、管乐、乡村红色国画、机器人、剪纸、泥塑等体艺校本课程打造成学校素质教育特色课程。以社会实践课程为补充,拓展育人渠道,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发展能力。持续推进体教融合,50名学生参加全县运动会,U10篮球获得第一名,男子足球获得第三名,排球获得第三名,田径项目成绩取得新突破,组织校园田径运动会、班级足球赛、“奔跑吧少年”冬令营和体育艺术科技节。做优做强“红色美育”品牌,组织第四届“红色乡村儿童国画夏令营”,和汉滨区瀛湖镇中心小学开展“红色美育”区域交流,6名学生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食育绘画展。3.建成集智慧安防、德育评价、家校沟通、班级管理、考勤打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校园平台;增配体育智慧测试、趣味锻炼设备,激发学生运动热情。申报省级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数字化建设典型案例,工作经验在西北教育装备展现场交流,承担市级智慧体育和数字化建设观摩现场,2023年,被确定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已申报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申报的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已经通过省教育厅审核。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领导班子工作精力在日常事务过多,在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参入力度不够。学科引领力量不足,学科教师基础和发展状况不平衡,部分教师满足现状,前进动力,对教学工作缺少精益求精的要求,工作热情不高。党建“双创”示范点和师德师风基地校建设载体不丰富,形式单一,对教师成长促进作用不明显。2.虽然学科教师整体质量意识有提升,整体质量也有改观,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还需要在全面、科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金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下功夫。3.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放任不管,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完全依赖学校,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意识不强,缺少有效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方式方法,学校组织家委会家长会不规律不规范,缺少家长开放和家长学校等共育载体。改进措施:1.以“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为主题,以红色教育馆为教育阵地,全面挖掘学校育人内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实育人理念文化,让办学理念逐步成为了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追求。2.以聘任制改革和专业化建设推进教师管理,建立家校社三方网格,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全面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书写办人民满意学校新篇章。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凝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基固本深化教学改革。一是落实好常态教研工作机制。二是抓好教师培训提高。三是五育并举,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辅助,着力提升育人水平。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创新教育管理举措,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以“文明精神、野蛮体魄”为主题,以德育为核心,以红色文化”为切入口,以立德树人馆为载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铸魂育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立德树人示范校”,荣获市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无任何诉讼和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