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安市>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9 10:53
单位名称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扶持文化产业项目,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策划、运营、扶持·文化产业规划制定·文化产业品牌推广·文化产业基金管理·文化企业孵化·文化活动的实施
住所 西安市雁塔区芙蓉西路99号
法定代表人 高丽旭
开办资金 1300万元
经济来源 自收自支
举办单位 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79.62万元 2286.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紧扣指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围绕强产业、稳经济工作核心,全面完成各项考核任务。一、业务开展情况文化产业发展中心2023年度承担的经济发展指标、特色指标、八个方面重点工作以及共性指标等各项考核指标任务均已完成。其中,新增规上文化企业、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增速、高企认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技术合同交易额等指标均超额完成。(一)产业动能加速成长。一是深化文化科技融合,新增2个国家级孵化载体,6个秦创原“三器”平台,2个“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站”,1个“陕西省版权示范园区(基地)”。二是优化产业布局,调动园区活力,联动招引星辰云计算、影视数据评估等40余家优质企业。三是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组织全省23家影视企业亮相“2023香港国际影视展”,新区文化出口服务平台获评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二)企业服务精准增效。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优化政策提升效能。对区内文化产业发展形势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结合秦创原文化科技发展新要求,出台了曲江新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数字经济企业培育、科技平台建设、文化科技融合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采取上门走访、政策宣讲会等方式,提升现行政策知晓率。对省市区三级政策进行筛选、分类,按照园区特色、主导产业方向进行精准推送和辅导,抓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二是升级星空企服平台,提升企业服务能级,整合汇集中央及省市区政策30余项,各类专业服务机构150余家,以及20余家金融服务机构提供贷款、股权、担保、基金等金融产品90余个,专门服务园区企业,与陕西征信公司、唐人投资、曲江担保等25家金融服务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形成了多元化金融资源池,有效缓解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线上+线下”服务企业200余次,开展产学研金等活动40余场。三是培育企业成长,引导培育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新增5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三)文化品牌持续高光。一是影视剧投资、制作成绩斐然,影视剧及区内出版企业荣获各类奖项和荣誉。其中,万唯传媒荣获“民营书业年度影响力教育品牌”称号。二是重大活动备受关注,高质量举办第十届西部文博会,吸引27个国家和地区,近万余名展商参展,规模水平均创历史新高;成功举办LPL夏季全国总决赛等顶级职业赛事,累计国内顶级电竞职业联赛70场,曝光度超25亿。以数字经济发展大会、WEB3数字艺术节、2023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大赛等为引领,通过行业前沿成果带动人才交流、项目合作。三是文化惠民有滋有味,建成2个曲江新区城市书房;策划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五进”“博物馆研学”、全民阅读推广等系列活动300余场,为打造具有曲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积极作用。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可视可觉荣获2023年WIPO全球奖,为中国唯二,陕西唯一。中易建科技公司承建项目案例入选“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典型案例”,荣获“2023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工程建设卓越奖”,是2023年全球唯一获奖项目。文化创业城公司“文化科技融合与产业生态构建”项目荣获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大唐不夜城入选文旅部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西安城墙数字化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刊登人民日报。“智诚跨境电商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大唐不夜城文旅融合示范街区智慧管理系统”2个案例入选2022年度陕西省数字经济典型示范案例。秦砖汉瓦博物馆、柴窑博物馆获“第二届全国文博文创百强单位”。曲江书城被评为第四届“全民阅读·书店之选”系列活动“百家阅读推广单位”,荣获陕西省出版物发行协会“2022年度先进发行单位”。三、存在问题一是引导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办法还不够多。二是促进园区专业化、集聚化发展的成效还不够强。三是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聚焦主业促发展。聚焦文化、科技、数字内容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头部文化科技企业、数字经济企业招引力度,聚焦持续培育壮大新经济。二是聚焦园区促融合。围绕“一园区一主业”,特色化升级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新兴产业。三是聚焦服务提效能。优化现有政策体系,强化企业梯队化培育。通过载体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服务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