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地震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管理保障。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拟定与实施·防震减灾标准制定与实施·防震减灾规划与计划·防震减灾科技管理·地震监测预报管理·防震减灾执法监督·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地震应急·防震减灾宣传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峰虎 | |
开办资金 | 1100.9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8.5万元 | 110.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西安市扎实落实全国和全省防震减灾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把地下摸清楚、把地上建结实、让公众搞明白、让发展更安全”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推进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市防震减灾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一、年度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高位推动。首次将防震减灾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1号文件对区县、开发区、市级部门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及评定指标进行细化明确,夯实工作责任。相关市级部门给予防震减灾项目、经费大力支持,2023年,较2022年增加70%。组织全市46个成员,先后2次召开市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会议,分析形势部署工作,明确职责分工,优化协调联动机制。二是监测预报预警基础全面强化。根据省地震局关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要求,2023年新建各类地震监测站(点)79个,全市站(点)数量达到202个,监测空区进一步消除。组织各类会商158次,市地震局在2023年度全省震情分析预报工作评比中获优秀第一名;1篇震情专题研究报告获评优秀奖,是地市地震工作部门唯一获奖的专题报告。高标准完成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赋予西安市的建设任务,1个集体和1名个人被推荐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考评奖励拟表彰对象。完成西安市校园地震预警服务项目建设,在城三区415所学校部署地震预警终端,在全市71处文旅场所部署地震预警终端,积极推动全市三甲医院地震预警服务。三是震害风险防治基础不断夯实。完成了高陵区域活动断层探查项目,启动了全市6条地下主要活动断层补充探查工作,临潼-长安活动断层补探,工作成果将直接服务城市北跨战略,高陵区活动断层探查项目进展顺利。全市创建加固示范工程26处,鄠邑区农房抗震改造试点案例入选全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典型案例名单。全年采集上报房屋设施抗震设防信息26352条,排查自建房105.8万栋,采取工程治理13691栋,经营性自建房整治销号全省排名第一。开展公路设施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9次,整治一般问题隐患527处。组织开展全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检查,检查市级备案项目6个,抽查检查区县备案项目79个,实现了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要求检查全覆盖。四是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全市投入经费845.76万元,补充应急物资30.82万件,储备应急物资总计474.76万件。市地震局补充更新地震现场工作装备21项,新建、改造应急避难场所共228处,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达594处。五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走深走实。先后在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未央区大明宫万达广场等举办多场次“进企业、进社区”宣传活动,重要时段各区县、开发区组织社区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70余场次。选派6名选手参加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并获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1名选手参加全国比赛。开通西安市地震局官方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号,发布原创短视频88期,“两号”累计播放量50余万次。在西安广播电视台5个频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推出专题节目8期。制作防震减灾专题片2部,其中《造物翠华》获西安市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科普场馆16处,其中“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处,10个场馆命名为“西安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场馆)”,新增6所学校评定为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亮点纷呈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典型做法被陕西省地震局在全省交流推广。独立研发“卫星热红外均线差值振幅增强比”地震预测新方法申报为国家地震会商技术,已由中国地震局组织在陕西、海南、甘肃3个省地震局启动试用,研究成果在《地震科学进展》发表。市地震局先后同气象、水务、科协等部门签署防震减灾合作协议,在应急会商、水库地震安全保障、科普基地申报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市地震局组织5个区县开展“三网一员”培训500人次,联合市平安办为全市6000名基层网格员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培训。组建市级应急救援队伍112支7673人,其中地震及地质灾害领域43支3562人,成功举办“应急时刻-2023”陕西省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需进一步优化。我市地震监测台网的布局与数量需要相应的扩充和完善。比如在秦岭北缘断裂、渭河断裂带等区域地球物理观测台站较少。二是地震预警技术应用需进一步推广。通过努力,尽管已增加了地震预警工作职能和编制,启动了校园预警服务和文物、旅游景区预警服务建设,但与地震预警城市全覆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地震预警服务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宽。下一步,市地震局将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震减灾工作部署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加大政策支持。一方面是在健全地市(县)防震减灾工作体制机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出台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规划、推广地震预警服务、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场馆)建设、重大建设工程安评界定范围等规范性文件,落实《西安都市圈防震减灾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支持各地市开展工作。二是不断加强工作指导。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指导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力度,编辑统一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适当增加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数量。三是加大项目和经费支持。巨灾防范工程各体系项目适当向西安倾斜,加大西安都市圈防震减灾工作建设的奖补力度,将西安打造为防震韧性智慧城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