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的保护和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新城区北新街七贤庄一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余红健 | |
开办资金 | 6775.7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文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519.71万元 | 4179.1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公益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迎接建馆65周年(一)65周年馆庆专题展览即将开展,专版文章如期发布纪念馆建馆65周年专题展览“岁月•历程——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成立六十五周年纪念展”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将于12月底正式开展;文章《六秩五载栉风沐雨赓续初心向新而行——写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开放65周年》已完成初稿,将于2023年12月29日在《中国文物报》刊出。(二)“外塑形象、内炼素养”,提升讲解员技能水平一是针对多层次化群体需求,打造菜单式讲解服务;二是全年对讲解员进行综合培训11次;三是选派讲解员积极参加西安市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举办的文博系统讲解比赛,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立足学术研究,推出精品展览,做好成果转化利用(一)坚持开放办展,探索社会多元联动今年共举办原创展览2个,引进展览1个,推出数字展览4个,同时推出中共七大专题展线上展、流动展览、专家导展等展览配套活动。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推出“燃情红七月奋进新征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系列展览活动”。推出原创展览“巾帼耀芳华——从七贤庄走出的革命女性专题展”,配合展览设计开发“寻宝图”——《跟随了不起的“她”探索巾帼力量》、推出“云上”观展及线上专家导展和展览配套讲座;二是为纪念抗战胜利78周年,在一号院旧址举办“七贤庄与国际援华医疗”图片展;三是与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新华之光耀华夏——《新华日报》《群众》周刊专题展”。该展览是加强馆际交流、共享学术研究成果、合理利用馆藏资源、优化公众教育的重要实践;四是继续做好“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展系列活动”,推出3期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线上展,邀请党史专家推出2期专家导展;为配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中共七大专题展流动展。(二)扎实推进文物征集、修复、管理及保护规划、旧址提升等工作一是完成一号院旧址陈列提升,更新展品80余件,增设二维码丰富展品、人物信息,并配合推出专家导展;二是紧密围绕馆藏缺项及征集范围,主动出击,层层扩大文物征集途径与范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至11月,征集文物藏品102件(套),文献史料200余份;三是完成63件抗战文物的认定、申报工作;四是持续推进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保护规划,成果已于10月上报市文物局;五是完成对馆藏35套(59件)纸质文物开展抢救性修复,为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六是完成“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全域化、沉浸化、智慧化红色文化展示新地标”的概念设计方案,拟通过1、3、4、7号院旧址全域化展示提升,开发数智沉浸交互项目,打造2—6号院北院红色研学基地,推进革命文物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史实展》基本陈列调陈工作有序推进。目前陈列大纲和形式设计版式稿已报中宣部审批。构建多层次全方位讲解队伍,开展各项公众教育活动(一)搭建志愿者团队,提供多元化服务。今年,我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61人,搭建网络志愿者平台,实行网络签到机制,服务总时长达3500余小时,对我馆的阵地讲解、青少年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截止目前我馆为观众提供讲解6003余批次,讲解受众人数达13万余人次,同比上涨374%。其中志愿者免费讲解达1000余批次。(二)组建“革命精神宣讲团”,扩大辐射面我馆主动联合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延安南泥湾革命旧址、延安纪念馆等6家单位,组建“革命精神宣讲团”,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展为主题巡回宣讲,助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宣讲团自成立以来,巡回宣讲共计55余场,服务人数超万人。(三)开展丰富社教活动,不断“活化”革命文物育人实践工作1.创新“行走的课堂”,助推教育提质。全年开展教育活动40场,受众近3000人次。先后开展“我要去延安”、“童心向党·红色印象”、“粽星捧月·共赴光明”、“红七月心向党忆红色感史韵”、“童声绘八办”、“讲述红色故事感恩师之教育”及“歌唱祖国·童心庆十一”等教育活动,暑期特别推出“行动吧!少年”半日研学活动;“西安美院艺术教育专业版画教学汇报展览”及版画现场体验活动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和参与。2.打造“流动博物馆”红色文化社教课程。我馆研究提炼革命文物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点,开发红色社教课程,以新科技、多媒体等技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数字化。3.提升“我是小八路”青少年文化体验活动。今年,我们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新打造了“我是小八路——新时代接班人”主题品牌研学活动。全年共计开展活动44场,受众达6500余人次。(四)建立馆校共建做好资源共享为推进“馆校合作”融合交流和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拓宽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今年分别与西安美术学院、未央区西航二校、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空军军医大学、秦始黄帝陵博物院、空军工程大学、西安开放大学6家单位共建青少年教育基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共育基地、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基地等,陕西照金干部学院将我馆设立为现场教育点。四、形成“八办”融媒体矩阵,做新时代红色文化宣传先导(一)用好融媒体矩阵,讲好红色故事今年,纪念馆在原有公众号和官网的基础上,先后开通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官方微博和“西安八办”订阅号,目前我馆已形成官网、微信公众号、订阅号、视频号、抖音号、微博为一体的融媒体矩阵。一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推出虚拟线上展览。运用5G、VR、虚拟数字人以及云计算技术,研发虚拟数字人云展览系统,推出“伟大的女性——海伦·福斯特·斯诺在中国”“为和平而来——公谊救护队援华史实展”、“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展”等云展览;二是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薪火相传”、“忆抗日救亡团体、传五四爱国精神”“庆八一建军节馆藏证章赏析”、“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人物”、“党史青年说”等专栏,推送文章49篇;三是持续推出“线上展览”、VR全景云导览、数字展厅等内容,通过新媒体与技术赋能的融合,让红色资源的传播更具时代性,扩大传播影响力。2023年截至目前,纪念馆各平台关注量阅读量转发量总计60余万,社会关注度不断提升。(二)红色文创产品打响“八办”IP以“文化+创意”的设计思维,继续开发“八办”特色文创产品。一是配合原创展览“巾帼耀芳华——从七贤庄走出的革命女性专题展”,推出了配套文创产品——“革命之路”双层玻璃杯;二是结合纪念馆新馆标元素,设计制作日常办公用品及会议接待物品等。今年我馆特色文创产品分别亮相“千年中国看西安”西安(苏州)文旅推介活动、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喜爱和认可。(三)广泛与高校开展业务交流,并深入馆区一线开展调研工作纪念馆党支部与高校开展业务交流,摸情况、找问题、析原因、寻对策。馆领导深入馆区一线围绕游客参观需求与纪念馆服务等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经汇总分析,共形成问题建议9条,及时跟进、有效解决,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五、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1月,我馆组织讲解员参加了西安市文物局举办的“传承·传递·传播2023西安市文博系统讲解比赛”、陕西省文物局举办“传承·传递·传播2023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比赛”,通过比赛,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虽然在西安市的比赛中我馆选派的讲解员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全省的比赛中,与其他优秀的兄弟单位相比,我馆的讲解员在比赛现场的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稍显不足,说明我馆讲解员的知识储备还有待提高,我馆对讲解员的日常专业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馆将以当下革命文物工作的方针为引领,继续高效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并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大思政”课中的独特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三化项目”推动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的育人实践工作中真正实现“活用”效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