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

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 2024-04-18 17:37
单位名称 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妇女保健科/儿科/小儿外科/儿童保健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精神科/传染科/结核病科/急诊医学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医学检验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功能检查科/中医科/职能管理科室>诊疗与护理等。
住所 汉滨区五里镇五里村二组
法定代表人 侯小红
开办资金 11507.41万元
经济来源 差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871.84万元 13676.4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8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0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诊疗能力稳步提升,质量内涵走深走实。一是五大中心创建结硕果,胸痛中心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并授牌;呼吸内科PCCM创建率先通过国家项目验收,成为安康市首家“二级优秀单位”;卒中中心建设已通过省级卒中中心创建并授牌,成为安康市卒中急救地图单位,国家级评审已通过资料审核及现场评审;创伤中心、新生儿及孕产妇急诊急救就诊中心、心衰中心、高血压防治中心已启动创建。二是学科建设扩面提质,根据区委区政府对我院的功能定位和《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的要求,积极践行“强综合、精专科”学科建设思路,2023年我院临床科室达到22个,不断填补我院乃至汉滨区专业学科空白,错位发展优势逐步凸显。三是浓厚学风基本成型,大力打造学习型医院,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围绕政策法规、人文管理、礼仪规范等内容,举办“星苑讲堂”24期。扎实开展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实施护理强基计划,每月进行全院临床护士护理基础知识1000题抽考共计开展8场次328人次,护士理论考试从人均62.8分提升到90.13分。扎实开展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实施临床医师岗位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院护理基础操作培训和考核(心肺复苏、心电监护、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培训率达90%,考核合格率达100%。按需实施专科人才培训。持续选派骨干医师、技师、护师到上级医院进修29人次,外出短训11场次,专科护理人才培养15人次,专科专技培育不断深入。开展院级教学性查房4次,接受医共体人员来院进修17人次,接收实习生25人次。四是医教研融合新突破,全院申报科研课题13项,成功区级立项3项,市级立项科研课题1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奖一项。创建市级重点专科3个、成功举办市级学术会议2次、区级学术会议2次,乡村骨干医师培训1次,被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列为县镇村乡村医生培训基地。2.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把优质服务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来抓,优服办独立设置,配备专职人员,形成考核机制,使技术做强和服务做优相得益彰。倾力优化服务流程。围绕患者感受迫切的“入院医保审签”“一站式结算”“检查预约”“慢病办理”“标本收送”“中药煎制”等6个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改善,让患者少跑路、不跑冤枉路。召开院级公休座谈会3次,通过住院患者工休座谈会、出院患者回访、门诊及住院患者床旁调查等方式征求患者服务意见100余份,针对问题定措施,有效提升患者就医感受;院级抽访出院患者2653人次,满意率从92.5%提升到98.3%。3.医共体帮扶措施有力,关系更紧密精准定位,真帮实扶见实效。一是医疗共同体管理属性进一步强化。成立医共体党委和理事会,为16家乡镇卫生院挂牌诊疗中心和分院。根据医共体单位帮扶需求和我院实际,全年召开医共体工作座谈会5次,院领导带队赴医共体单位实地调研20余次,指导成员单位内部管理,成员单位自身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二是以绩效分配制度和医疗业务形成组合拳帮扶,以大河卫生院为试点,初步完成卫生院绩效核算方案,建立政策性帮扶措施,激活基层自身发展潜力。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帮扶。创新开展“343巡诊模式”并在全区推广,长期派驻5名副主任医师驻镇开展业务帮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500余人次,先后70余次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业务培训,推行中西医适宜技术,帮助规范相关诊疗及操作,基层卫生院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构建有序分级诊疗机制,下转乡镇卫生院患者达到574人次。全力支持辖区医共体单位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基层胸痛单元创建”工作,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四是解决边远山区患者就医难点。北山片区山多路远,为解决老年人就医看护和交通困难,与辖区15家敬老院签订医养结合协议,持续免费接送医共体单位住院患者,全年出车共956次(接982人、送回600余人),其中,大河卫生院120急救分中心共计出车488次(接780人、送回226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门急诊166012人次,住院患者18662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9.62%;住院手术3366台次,同比增长13.03%,三四级手术占比52%;平均住院日7.81天,床位使用率101.5%;门诊次均费用128.9元,同比增长4.86%;住院次均费用5159.36元,同比下降2.3%。全年总收入16800万元,其中医疗业务收入12917.13万元,同比增长4.5%。药占比28.1%,耗材占比9.14%,药品网采率98.04%,基药使用率65%。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7项,发表论文8篇,科研立项院级13项、区级3项、市级1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1项。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尽管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短板不足,医务人员基本功不够全面,医疗安全风险偏高,内涵质量管理不够精细,学习培训不够扎实等问题。2.改进措施:积极选派人员外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做好医院宣传,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医院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鼓励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紧盯计划目标抓落实。各科认真分析年度目标计划,明确主攻方向,创新开展科室业务,紧盯年度目标不放松。2.重点抓好医疗安全。各科室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做实做细科内医疗安全分级管理,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规范诊疗行为,查堵医疗漏洞,确保医疗安全。严格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过程质控,加强医疗风险预警,尤其是新技术新业务,危重症、高龄、幼儿等高风险人群诊疗过程的漏洞监管,各科主任务必高度关注、提高警惕。3.加强学习和培训。依托“星苑讲堂”开展法规、制度、医保、服务等基础性知识全员性培训,每月固定开展,抓实院科两级培训;科主任护士长带头组织参与,围绕新医保支付方式、专科理论、专科技能、优质服务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科室技术练兵。坚持点与面相结合,全与专互统筹,注重实践应用,将学习成果有效转化到质量内涵和服务提升上,抓好患者口口相传效应,持续提升群众心中信赖的好医生、好医院形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3615126461090211A1001有效期:2021年9月1日至2036年8月3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