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新城区>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4-18 15:50
单位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养;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等
住所 西安市新城区万寿南路新9号
法定代表人 易婧
开办资金 11.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78万元 4.79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据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规定上报年度报告、登记宗旨和业务范围、住所的变更事项,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新城区文化馆以实际行动担负起“兴文化、促发展”的重任,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立足于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致力于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指导下,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夯实基础,培育骨干,促进群众文艺队伍建设,从工作实际出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开展馆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借阅工作,切实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现将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全年共组织和开展了元旦、春节、红五月、端午、中秋、重阳、迎国庆我们的节日系列及夏日广场和广场舞大赛等主题活动48场,参与群众近3万人次,全年共组织开展了戏曲进乡村(社区)惠民演出76场,惠及观众万余人次。其中,“我们的节日·春节幸福在新城2023年新城区万福送万家写送春联”公益活动,走进了新城区的机关、军营、养老中心、社区、文化馆下沉广场等地,并邀请新城区书法家协会成员、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为广大市民送春联、送祝福、送文化,营造出安定健康、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广大市民、社区群众及就地过年的朋友感受到新春佳节的年俗年味和喜庆气氛;4月20日-5月3日,“花朵”陕西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在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成功举办;在5月22日-28日期间,开展了2023年西安市新城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百姓舞台秀•出彩新城人”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新时代文化馆:开放•融合•创新”为主题,演出汇聚了新城区全民艺术普及优秀节目及精品群文节目,联袂展示了新城区群众的文艺风采;6月,举办了2023幸福新城“陕建机施杯”红五月音乐会,用歌声传承红色精神,唱响时代旋律;10月20日,新城区文化馆开展了大地欢歌 幸福新城“金秋敬老 重阳感恩”2023新城区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加强老年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丰富适老服务内容,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组织开展少儿暑期音乐、美术、非遗体验等多种艺术门类公益培训班,包括2023新城区文化馆“筑梦新城”暑期“音生活乐精彩”奥尔夫音乐培训、2023“开心学艺天天向上”公益美术培训、2023新城区文化馆“乐活暑假共享非遗”我来学手艺体验活动,不仅丰富了辖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更令广大青少年度过了一个健康、安全、快乐的假期;仅讲座、展览、宣讲等活动就惠及群众达两千余人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传播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精心策划了“非遗大拜年福兔贺新春新城区非遗项目线上展”、“文化惠新城幸福中国年2023年新城区“西安年贺新春”非遗作品展”、“2023年新城区非遗项目古法斫琴公益展演”三场大型活动,集中展示与年俗相关的非遗项目近20个,观赏人数近3万人;5月,举办了“开放•融合•创新”2023新城区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暨“百姓舞台秀•出彩新城人”非遗展示展演活动,16个非遗项目参加,300多名群众驻足观看;6月,举办了新城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20个非遗项目参与,500多人观看,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新闻、中国文化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十余次;3月—10月,开展了“手中的非遗:每月一种非遗体验”系列活动,体验项目如关中浮雕彩塑、西安乌金拓、西安剪纸、茶艺、陶艺、古琴演奏等,受益群众超过500人;9月,策划了“‘遇见城墙·非遗韵’主题非遗集市”“月满长安非遗潮坊——我们的节日—中秋节2023新城区中秋茶话会”活动,吸引群众5000多名;10月,开展了研学西安品读新城——“游盛世古地读长安古今”2023西北工业大学高校非遗交流展,500多名大学生参与。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城区文化馆始终坚持免费开放原则,以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公众贴近艺术和文化,精心策划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如讲座、体验活动、展览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增强了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坚持免费开放政策使我馆的参观人数大幅增加,与一些艺术机构以及学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现组织免费开放的民间服务团体已多达70多个,馆办团队7个,接待群众超3万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做好“幸福新城”文艺志愿服务工作,3月初,开展了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青春志愿行“学雷锋”活动;7月“建功新时代文化进万家”2023西安市文艺志愿者小分队走基层巡演活动走进驻区部队,8月,“丝路远航·文润边疆”2023西安市文化志愿者边疆行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活动......积极推进志愿者参与文化馆的各类展览活动,帮助观众解读展览内容,引导观众参观并解答观众提问;文艺志愿者们参与文化馆的文艺演出,协助组织演出活动,引导观众入场、维护秩序等;并与社区合作,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志愿者活动,如文艺演出、手工制作、文化讲座等,促进社区文化交流和融合,让“幸福新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健康发展。新城区高度重视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全区摸底排查非遗线索200多条,将谱系清晰、特色鲜明、有发掘价值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努力形成以省级和市级名录为重点、区级名录分布合理、基础良好的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共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7项,市级传习所4处,市级预约式体验点1处。建设省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三年行动以来,我区申报的传统锔瓷技艺、雷氏绣样剪纸、秦腔板胡手工制作工艺成功入选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3月,推荐王亲民、雷俊、范国志申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王亲民、雷俊有望成功入选;9月,推荐永兴坊申报陕西非遗文化特色街区,古法斫琴传习基地申报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一直以来,我馆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组建群众文艺队伍,辅导基层文化活动,组织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各项赛事活动。2023年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于10月10日闭幕,其中由新城区选报、区文化馆创作的群口快板《燃烧的音符》荣获了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这也是新城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通过此次赛事,充分展现了新城区文化艺术的价值与魅力,展示了新城区在促进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出的有效提升和显著成果。三、存在问题目前,服务民间团队达70多个,主要存在设施设备不足问题,如用于培训的音响、电视、投影、桌凳等教材设备;无障碍通道、电梯的常态开放;老年团队队员年龄偏大,活动期间购买保险存在年龄限制导致无法参保等问题。四、改进举措2024年将继续健全评价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先评优、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树立典型,让社会公益力量有奔头、留得住、出成果,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当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工作计划做好2024年新城区群文活动工作,在传统节目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增加活动色彩,增添节日气氛。组织书法、美术爱好者参加省、市的书法美术展览及培训工作。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等公益活动。非遗中心也将对本土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发掘新城文化特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在新的起点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文化强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城新篇章贡献文化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10月,新城区区文化馆创作的群口快板《燃烧的音符》荣获了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