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

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

发布时间: 2024-04-18 11:37
单位名称 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保存借阅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业务:图书资料借阅,图书、文献的采编与储藏。
住所 韩城市新城区太史大街
法定代表人 田丽
开办资金 57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0.01万元 651.56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公益 从业人数  5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顺利完成第七次图书馆评估定级复检工作,再获“国家一级馆”荣誉我馆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认真细致地做好评估定级复检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省评估专家组及省复检组对我馆进行的实地检查和抽查工作。检查组对我馆在评估周期内的阅读推广、文旅融合、总分馆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2023年12月公布了评估结果,我馆再次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二)发挥本馆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服务项目全年围绕“我们的节日”、“悦在司图”、4·23“世界读书日”、9·28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共组织线上阅读活动共408场次,线下活动125场次。全年共服务读者25万余人次,图书外借17.9万余册次,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同时购置一台法宣数字屏,内容涵盖法律方面的图书、期刊、案例、范本、普法故事、视频等多个类型,让群众更加高效、便捷地学习了解法律知识,使图书馆成为法治宣传教育的一个新阵地。(三)加快总分馆制建设,拓宽馆外阅读空间今年以来,建成司马迁图书馆分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惠民居社区分馆以及盘河水库、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局、市公安局、南湖、强制隔离治疗中心等10个分馆和流通服务点。与市志办联合在龙钢分馆布置方志角,为企业职工查阅方志提供方便。(四)打造杜鹏程专著陈列馆,传承韩城地域文化通过前期设计布局、公开征集相关文献资源等多项措施,精心打造了集“展、藏、借、阅”相融合的杜鹏程专著陈列馆,收集杜鹏程著作、书信、照片、名片等30余种,通过展板、实物等展示杜鹏程不平凡的一生,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我馆先后围绕“我们的节日”、“悦在司图”、4·23“世界读书日”、9·28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533场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赢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及良好的社会反响。(二)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全年服务读者25万余人次,图书外借17.9万余册次。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数字资源建设不足。数字化建设是图书馆在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一项系统且长期的信息建设工程,图书馆除了满足管理、采集、保存以及传递等基本功能外,还需要打造个性化、开放化以及智慧化的公共服务空间,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整改措施:挖掘地方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借助司马迁这一文化品牌,有针对性的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彰显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积极争取申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专题数据库建设,加大传统文化的现实转化和活化利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统筹资源推进总分馆建设。推进总分馆巩固提升,充分发挥总馆作用,因地制宜建设分馆,对已建成的分馆及流通服务点进行常态化业务指导、培训,充分发挥分馆在基层群众中的社会教育功能。积极与学校合作,打通文献资源的互联互通;与企业积极沟通,力争打造企业自助图书馆。(二)创新和丰富载体活动。在原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阅读推广活动创意水准,推进全民阅读。同时,充分发挥图书馆学会的职能,积极与全市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加强全方位协同合作,吸纳志愿者和社会组织,通过直接投资、捐助赞助、资源互换等方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推进“书香韩城”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