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4-04-18 11:31
单位名称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业务:国有企业资产监管,相关政策、法规拟定;企业考核标准制定;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企业负责人的任免、考核;向企业委派或推荐董事、监事;企业上交国有资本收益的监督。
住所 韩城市新兴产业基地2号楼12楼
法定代表人 刘永忠
开办资金 408.3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0076.23万元 148923.58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工作开展情况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为加强和规范市属企业从业人员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制定下发《韩城市市属企业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从管理权限、人员基数、人员招录、管理人员任职、考核评价、岗位晋升、人员调动管理、离职退出、薪酬与激励、培训学习及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企业用人管理制度。二是为全面落实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引导市属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市属国有企业实施分类管理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监管企业实际,修订印发了《韩城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遵循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第一原则,坚持分类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权重,将考核结果与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紧密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三是按照《韩城市属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开展2023年度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工作。坚持以市场化改革方向、质量效益导向、分级分类管理、统筹协调推进为原则,对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实行备案制或核准制管理,完成了2022年度监管企业工资总额清算和2023年度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的核准批复和备案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加快整合重组,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1+6+10”集团化管控架构,稳步推进集团公司内部专业化整合,截止目前,已完成15户企业注销。二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截止目前,国资监管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325万元。(二)盘活存量资产,推进专项债项目落地。一是全力推进盘活存量资产。根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文件精神,今年将城市公共停车位、城市污水处理、司马迁祠等6个景区及十四运体育馆(含体育场)特许经营权等四个项目纳入省发改委盘活存量资产项目库,因贷款政策调整6个景区及体育馆项目停止。截止2023年12月底,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03.43亿元,负债总额287.7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15.69亿元,资产负债率71.32%,实现营业总收入127.38亿元,利润总额-4.24亿元。三、存在的问题(一)集团化管控还不到位。我市市属企业从政府性融资平台向实体化、市场化经营转化,仍处于起步“稳盘”阶段,理念上依然依赖于政府的政策、项目、资金、资源支持,表现为虽然各集团公司都制定了战略发展规划,但在聚焦主责主业抓落实上措施不多、方案不细,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化解债务层面,产业根基不稳,经营意识不强,通过市场化方式全面化解企业债务,甩掉历史包袱转型发展的步伐还需加快。(二)债务风险防范仍需进一步加紧。我市非标债务化解整体债务形势趋于稳定,但到期压力仍然很大,目前按照企业自身能力偿还困难,还需依靠财政支持,加之市属国有企业尚处于转型发展初期,逾期涉诉债务还存在风险隐患,化解到期债务的压力仍然较大。(三)工资总额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各监管企业制定了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和业绩考核考评办法,但仅限于集团公司层面,二级及以下子企业制度还不够健全,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还不够紧密,绩效工资占比较低,激励措施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够,导致企业负责人及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性不强,责任意识不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一是全面加强国资监管力度,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完善监督协同机制,努力提升国资监管质量和水平。严格落实依法享有的“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出资人权利,持续加强对企业投资、融资、资产盘活处置、授权经营、工资总额管理等方面加强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层层落实监督责任,切实加强对国有企业重要业务、重大事项、关键环节的监管,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追责问责”的全过程、闭环式监督体系。三是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要将改革推向深入,更加突出业绩导向,常态化推进考核评估,着力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和“结构优化、有朝气、有战斗力、高素质”的专业化员工队伍。四是按照《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将企业内控体系审计纳入内部审计重点工作任务,针对重点子企业、重要岗位、重大事项、重点环节组织开展专项审计。五是进一步细化各类经营投资责任条款和清单,明确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的原则要求,完善违规经营投资各项督办、检查制度。扎实做好违规问题线索查处,增强国资监管法规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刚性约束,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有效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六是进一步完善集团层面和二级以下子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和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提高工资总额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分配占比,激发国企员工积极性,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七是制定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合理确定薪酬结构和水平,突出绩效年薪激和任期激励励约束作用,突出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本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和水平及发放情况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对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监督作用。(二)聚焦主业产业,加快企业市场化转型。一是按照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要求,国资委将指导企业加快处置出清非主业和非优势业务、低效无效资产,开展亏损企业治理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市属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加大“压减”工作力度。二是以国资国企改革“1267”战略发展为目标,支持企业聚焦主业、突出实业,以资本、资产、资金为抓手,提高项目可融资性,积极创新项目商业模式,健全项目投资回报机制。三是全力推进市政项目、标准化厂房、信息产业、文化旅游等工作,科学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国有经营性资产,打造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的重要载体,以高质量项目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我市现有集团公司打造成为主业突出、效益优良的专业化、实体化队伍。(三)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着力防范化解企业风险。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以赴,科学谋划,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后续各项工作的准备,全面梳理我市市属国有企业存量资产情况,筛选出具备一定盘活条件的项目,为后续盘活存量资产持续发力奠定基础。二是积极做好2024年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充分认识政府专项债券工作申报的重要性,把握时间节点,积极主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申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升专项债券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切实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落实一批”,推动项目落地落实,确保2024年我市项目建设实现新的更大突破。三是强化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合理控制市属企业资产负债率,重点利用好国有企业债务监测平台,进行数据动态监测。建立健全多层次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重点监测资产负债率高、债务集中、资金链紧张且经营不善的子企业。对盲目高负债投资、现金流不可持续、恶意逃废债、无边界无序扩张的国有企业,依法依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不得违规举债、坚持严格控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