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甘泉县>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4-04-18 11:19
单位名称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作用,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力。开展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规划、志愿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
住所 甘泉县县委六楼
法定代表人 王东
开办资金 19.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甘泉县委宣传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万元 1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市委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坚持问题导向,以“十大专项整治”为抓手,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将202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十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制定出台环境卫生整治“六定”制度(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智慧交通”、“三巡”工作法(夜巡、旬巡、月巡)和“三首”责任制(首问、首听、首看)等具体工作举措,通过找短板、补不足,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先后召开7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专题会,成立了以分管县级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专班,采取一周一督察、一周一总结的方式,跟踪督办,现场解决问题134件,限期整改问题120件。县人大也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专项督办内容,采取调研、函问、询问等方式,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巡问136人次、整改问题158件,有力的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整合住建、城管、民政、水务等各部门资源力量,大力争项争资,统筹推进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争取项目资金7.41亿元,先后改造完成了延伸雨污分流管网2000米、硬化背街巷道3500米,县屯体育场完成改造、全面开放,县城小环线(一期)建成使用,210国道过境公路建成通车,县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定期对市政道路进行巡查,累计修复破损市政道路50余处,修缮井盖道沿15处,更换拆除破损陈旧门头牌匾129块,硬化居民巷道4条,建成道闸停车场9个,增设停车位610个,规划临时市场2处,规范管理流动商贩,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行巡查防控与定点查处相结合的勤务模式,定期开展“一盔一带”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实行24小时路面管控,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持续加强城区路面管控,以“贴、锁、拖”方式全面整治城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先后在城区重要路口加装电子眼、信号灯53个,安装道路防护设施9处,完善道路标志线13处,常态化开展“车让人、人守规”文明交通实践活动,交通秩序持续好转。三是持续加强文明培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召开了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聘任会,聘任了15名宣讲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累计宣讲100余场次,受众人数10000余人次。全县62个行政村、9个社区的村大喇叭每天定时播放,累计播放累计播放16112次,播放时间8056小时,覆盖率100%。推出“学思堂——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甘泉”微讲堂栏目,至今已宣讲28期,不断扩大宣讲的深度与广度。四是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坚持在盘活阵地资源上下功夫,向各实践所拨款15万元,保障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召开了甘泉县泉润志愿者培训表彰大会,对各乡镇、县直各党工委分管志愿服务工作负责人及23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等120余人进行了培训,表彰先进志愿组织7个,先进个人30名,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截止目前,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共77个,延伸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7个。各级文明单位到村(社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0余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五是深入推进文明创建。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为重点,抓好以文明县城创建为引领的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和各类模范选树表彰活动,形成文明创建的整体效应。先后召开5次创文工作专题会、推进会,对全县创文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成功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60个,县级文明单位文明81个。累计评选表彰了“最美甘泉人”74名、县级文明家庭11户、市级文明家庭14户,“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等1000余户。向省市文明办推荐身边好人线索500余条,推送中国好人榜2人,陕西好人榜2人,市级道德模范6人,月度“延安模范”31人,尊崇模范、礼遇模范、争当模范在我县蔚然成风。六是全面强化《条例》落实。以“条例在我心、文明伴我行”为主题,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用语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条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条例》活动217场8000余人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新媒体,多频次发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条例》宣传资讯,先后发布《延安市文明行为条例》127期,制作文明条例宣传展板30余块。深入开展《条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册,同时发挥村“大喇叭”作用,将《条例》制成音频,在全县62个行政村、9个社区每天定时广播,累计播放8520次4260小时,广大干部群众对《条例》的知晓率大幅提升。七是努力提升垃圾分类。从打造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入手,努力提升垃圾分类文明培育质量。召开垃圾分类培训会1次、推进会1次,组织县城管局、各乡镇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及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队负责人30余人赴宝塔区进行观摩学习,组建各领域、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文明实践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23支、志愿者230人。发布相关宣传报道78次,开展垃圾分类“进家户、进课堂、进机关、进商场、进餐馆、进小区、进企业”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6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累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彩页1000份,发放小宣传品2000份。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轻培育重实践”的现象。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人员和经费缺少必要保障。三、2024年工作计划和意见建议(一)选树身边榜样,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切实增强精神文明的感召力,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筹备召开甘泉县首届“新时代好少年”颁奖典礼,表彰奖励10名好少年,6名好少年提名奖,实现榜样选树全覆盖,营造崇尚先进、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二)突出工作重点,常态常效推进工作。进一步加强文明风尚培育工作,在培育民风、校风、乡风和家风上持续下功夫,统筹兼顾常态常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好“学思堂”志愿服务活动和“学思堂——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甘泉”微讲堂栏目,实现文明培育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推动文明培育工作走心走实。(三)强化责任考核,健全综合保障机制。坚持把全面督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把督查指导和整改提升相结合,严格落实督查问责提醒、督办、警示“三函预警”制和“日督查、周通报、月联席、季总结”等制度机制,形成以督促改、以督促干、以督促考抓落实工作格局。同时,加大对乡镇一级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四、获得荣誉2023年12月7日,甘泉县下寺湾镇闫家沟村被陕西省委文明办授予第二批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2023年12月18日,甘泉县美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陕西省委文明办推选为陕西省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项目名单。2023年12月22日,甘泉县阳光志愿者救援队高宁同志被陕西省委文明办评选为最美志愿者。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