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救助家庭信息核对中心

韩城市救助家庭信息核对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8 11:06
单位名称 韩城市救助家庭信息核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动态管理、应保尽保。业务:做好全市每季度低保户、五保户的审批核查,打造阳光低保;严格落实社会救助政策,扎实做好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特殊困难救助工作。
住所 韩城市新城区黄河大街中段
法定代表人 张小燕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99万元 0.99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救助家庭信息核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以来,我单位在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有序开展各类社会救助工作。一是持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会同公安、财政、人社、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民政领域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方案》。二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强化重度失能、完全失能、重病重残“单人保”、家庭财产豁免、就业成本扣减等措施落实,加强重度残疾人摸排监测。513名三类人员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389人。其中,纳入低保范围331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22人,本年度累计享受临时救助(不含低保特困)36人,占比75.83%。40222名已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4978人。其中,纳入低保范围4143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450人,本年度累计享受临时救助385人,共计占比12.38%。三是扎实开展救助对象探访关爱服务。全年共确定探访对象1962户3531人,收集困难群众需求573条,微心愿18条,开展探访30384人次,提供关爱服务567人次,圆梦各类微心愿15条。(二)持续开展防返贫工作。一是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完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及时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227户770人易地搬迁群众中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民政兜底保障范围375人。其中,纳入低保范围338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21人,本年度累计享受临时救助(不含低保特困)16人,共计占比48.7%。(三)全面开展低保年审及特困供养人员自理能力评估。联合镇(街道)民政所、第三方对全市城乡低保、特困开展年审工作,对保障不精准、不到位或过度保障家庭,及时反馈镇(街道)对其进行调整。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共保障农村低保2368户5772人,城市低保266户463人,农村特困513户528人,城市特困37户37人,认定农村低保边缘家庭592户1876人,认定城市低保边缘家庭47户117人,确定照料护理人565人,临时救助2729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068.46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低。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有些群众对政策认定条件、现行标准等不清楚,遇到困难不知申请哪种政策。二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社会救助领域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镇(办)日常工作繁杂,且从事救助工作人员少,致使日常工作进度缓慢。整改措施:一是今后将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镇村公示栏、到村(社区)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多渠道公开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二是今后将结合工作实际,规范精简化业务办理程序,积极增加基层工作人员,保证工作进度效率。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多渠道了解社会救助政策。二是拓宽信息核对资源。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立信息横向共享、资源上下互补、业务紧密协同的核对模式,坚持对在册及申请社会救助对象“逢进必核,年审复核”,有效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三是多措并举提高低保覆盖率。充分发挥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作用,及时了解掌握困难群众生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四是建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人管理制度。对在册分散供养特困人员100%签订照料服务协议,100%落实照料服务人、探访探视责任人。确保“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