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滨区> 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

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4-04-18 10:10
单位名称 汉滨区汉滨初级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
住所 汉滨区育才路1号
法定代表人 李鹏
开办资金 8257.5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滨区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754.46万元 10679.7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4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汉滨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学校党委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学校德育工作再创特色。学校以德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班级”“家庭劳动教育实践”等十个专题德育课题研究,让德育工作有方向有抓手有品质。3.学校努力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乐育”的教育理念。紧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研教改,积极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4.学校在完善安全制度的基础上,狠抓责任落实,按照安全工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有效落实教职工“一岗双责”“一人一案”,建立责任到人、职责到位、全面覆盖的安全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安全工作事事有人监管。5.学校积极打造“人人进社团,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长”的良好教育生态,为学生们搭建一个自我提升、自主发展的舞台,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养。6.学校着力培养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以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整个学年我校师德师风失范行为“零发生”,形成人人争当师德先进的良好氛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再创新高。2023年中考安康市全市统一阅卷,我校杨轲为同学以848.9分的高分夺得安康市中考第一名,全市前13名全部被汉滨初中囊括。前20名我校占16人,前100名我校占75人,800分以上达301人(汉滨共计517人)。2023届2000余人参加中考人均总分达660.6分,普通高中上线率达90%以上(含主校区和滨江校区)。学校还通过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爱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成效显著。在安康中学生篮球、乒乓球锦标赛中,我校都获得初中组冠军。在安康市中小学“永远跟党走·唱响新时代”主题合唱展演中,我校合唱团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最佳创意奖。在安康市青少年体育风采展示大会中,我校学生表演的《广播体操演变史》惊艳亮相,受到了场馆内外、线上线下观众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我校小花蕾话剧社所编排的话剧在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阳光心灵、与你同行”心理健康大赛展演《铃声》获心理剧最佳表演奖。今年9月,我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安康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荣获陕西省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管理示范基地校。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的问题:(1)学校工作过程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水平要进一步提升。(2)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待提高。(3)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备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同时,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4)学校应该注重课题研究的成果与推广。2.改进措施:(1)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完善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2)青年教师学历高、活力强、冲劲足、潜力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蓬勃动力。学校要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抓实岗前培训、举办智汇讲堂、注重阅读提升,助力青年教师唤醒工作热情、积蓄育人动能、激发生长活力。(3)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对教师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备课能力、教研能力、课堂管理能力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4)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科研活动可以互相借鉴,相互融合。课题来源于现实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寻求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以此为平台打造教师合作研究团队,使学校教研工作聚焦聚力,取得更大更多成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学校将继续加强教学质量意识,狠抓教学管理,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优化学习管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2.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狠抓安全责任和措施落实,提高风险防控效能和安全治理水平,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进一步抓管理,向精细化要发展。学校将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内部精细化管理,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积极与家长沟通,充分开发家长资源,家校携手,共育英才。4.一以贯之抓内涵,向学校文化要效益。学校将不断学习先进理念,做靓“红卫精神”品牌,打造名师团队,实现学校整体内涵文化提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