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气象台

西安市气象台

发布时间: 2024-04-18 08:54
单位名称 西安市气象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卫星应用,气象服务环境气象预报,气象资料管理及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西安市未央路102-1号
法定代表人 毕旭
开办资金 1111.53万元
经济来源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08.31万元 1357.71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气象台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三联促三动,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一)主动蓄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及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今年以来,组织集体学习26次,书记讲党课3次,以“党建+预报+N”为抓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协办市局道德讲堂1期。支部荣获市直机关“巾帼文明岗”,2个家庭获评市直机关“家风建设最美家庭”,发展2人为入党积极分子。(二)精益求精,全方位做好大城市气象预报预警服务1.2023年我市出现强对流、暴雨暴雪、高温、华西秋雨等灾害性天气43次。气象台紧密围绕“三精”服务“四生”的总要求,成功应对致灾性暴雨等重大天气过程。1-11月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省级指导和模式预报,且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前三。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90%,提前量59分钟。全年共发布重要天气报告39期、预警信号141期、雨情及实况通报132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19期,5份决策服务材料获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2.发挥气象预报预警先导作用,有效支撑应急联防联控。针对“7.12”全市大范围暴雨天气,连续准确发布3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针对“7.28”阎良、临潼局地短时大暴雨,准确预测雨情演变,及时发布多个暴雨预警信号;针对“8.11”蓝田大暴雨、长安南部短时暴雨,提前30小时对暴雨落区做出准确预报,面向全网发布风险防范提示,并联合市水务局连续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预警先导作用充分发挥。3.优化细化预报预警服务产品,持续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将天气过程起止时间预报精细到小时,时效延长到10天;改版“雨情通报”,增加雨强变化,加密雨情更新频次。新增风险预警产品,拓展预警应用场景。重要天气报告增加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产品,细化影响预报;新增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探索发布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扩充环境气象产品,助力大气污染防治。紧扣冬夏防期环境关注重点,新增臭氧污染预报和空气质量气象条件评估,提升大气污染防治能力。提供让用户看得懂、用得上的预报服务产品。4.对标无缝精细,全力做好中国-中亚峰会等重大活动保障。针对我国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国—中亚峰会,气象台抽调4人专职参与保障服务,5.基于调整后的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采用长、短历时雨量标准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分区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风险提示,决策与公众服务效果良好。6.深入开展环境预报评估技术研究,服务全市大气污染治理。综合气象、环境多源数据信息,开展环境气象条件评估研究,制作评估专报7期。强化与市环境部门的定期联合会商,共同研判本地大气污染发生发展趋势。二、坚持创新驱动,强化项目支撑,大力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一)稳步推进多源融合实况产品本地化研发完成近两年典型山区降水个例中气象、水文降水融合产品的补算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与ART-1km降水产品相比,融合产品的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TS评分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二)大力提升短临预报预警技术在省内率先完成多波段雷达融合产品的研发与集成显示,融合数据产品已接入短临监测预警平台。探索开展0-2h雷达外推与2-6h数值预报融合的0-6h短临外推模型试验,产品集成于西安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中。(三)持续完善西安都市圈数值预报系统开发检验模块,开展强降水下垫面参数化方案试验,研究地形作用和城市效应对降水的单独和协同影响。增加关键时段、关键地点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的空间剖面和单站要素显示,为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四)升级优化业务支撑系统功能优化现有雨情模块,产品制作时间缩短30分钟以上。推进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完成项目建设方案编写,落实系统搭建资源。修复关中地区环境气象数值预报平台。(五)积极谋划对接推进项目建设对接相关环保部门,组织编制《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工程》建设方案、可行性报告等项目书。联合水务部门编写“三道防线”工程项目书。(六)全力助推科研项目建设研究年内共申报国家自然基金、省科技厅、中国气象局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秦黄实验室等项目28项,获批12项,立项数量及高级别项目数量均居历年之首。年内到账科研经费45万,完成科技创收任务60万。(七)科技现代化成效显著,人才快速成长申报省科技进步三等级奖1项,联合申报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1篇,核心4篇。2人晋升副高级工程师,1人晋升工程师,1人获批省局气象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申报正高级工程师,1人申报中国局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