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

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4-17 16:22
单位名称 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园艺蚕桑发展提供服务。花卉、蚕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参与果树新品种、技术引进和推广;花卉、蚕桑等生产技术攻关项目实施。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
法定代表人 罗富平
开办资金 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1万元 71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年初,站委会、站支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特色产业重点工作,明确总体思路、工作措施、目标任务,及早制定工作计划,做到早安排,早动手。一是依据延安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印发了《延安市园艺蚕桑工作站关于贯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2023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权衡县区发展现状,逐项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重点工作全面、高质量完成;二是根据我站工作人员情况,落实专项工作任务,真正做到工作有目标,工作有重点,人人有任务,人人有责任。(二)坚持调研,强化指导。全市特色产业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抓点示范、争先创优,食用菌、中药材、蚕桑等区域性特色产业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加强食用菌生产调研指导。2月初,会同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织有关专家赴黄龙县、宜川县、延长县、宝塔区四县五乡镇调研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对延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调研报告一份。3月初,深入宜川、富县、洛川三县调研苹果枝条加工设备、生产食用菌等情况,提出延安市苹果废弃枝条加工发展食用菌支持意见,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循环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二是对发展菌草产业生产食用菌情况进行调研。7月初,我站深入延安广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川口镇蟠龙村、姚店镇黄屯村菌草育苗基地实地调研,与负责人就菌草在我市的发展现状、生产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现场交流讨论,为解决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原料难的问题提供依据。三是对西农延安黄龙核桃基地建设调研。7月中旬,组成调研组深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龙核桃试验示范基地开展调研工作。先后来到黄龙县呦汇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陕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核桃示范园,实地查看示范园新技术集成示范与科研试验,考察基地核桃加工厂,现场与园主和基地首席专家、教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详细了解了西农大黄龙核桃基地的科研推广、试验示范、三产融合等工作情况,围绕擦亮黄龙核桃金字招牌,推动黄龙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和西农大专家进行座谈。(三)实干为先,全面推动。紧扣中省政策方向和产业实际,积极谋划食用菌重点项目15个,落实3个食用菌百万袋示范村,新建菌棒加工中心5个。一是坚持深入基层服务指导。先后深入全市十三个县(市、区)开展服务指导,重点对延长绿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机肥厂建设项目,陕西沐昇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洛川)、留坝县鑫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龙)等集约化制棒中心建设进行现场指导,解决企业的技术难点问题,为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二是坚持开展科研攻关。科技服务团队把转变作风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克服技术、资金等困难,联合宝塔区姚家坡村开展羊肚菌-西甜瓜-蔬菜三茬轮作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坚持校地合作。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科研攻关,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产业水平。(四)振兴产业,科技先行。一是强化人员能力提升。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先后参加省上组织的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陕西省第三批中药材生态种植骨干、全省中药材追溯系统推广应用、陕西省蚕桑生产技术和市人社局举办的继续教育等培训9期19人次,全面提升人员综合素质。二是开展科技培训。按照产业振兴、科技先行的思路,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2023年,通过微信群宣传、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现场技术培训20余场次、600余人次,其中开展集中培训2期,培训人员110人次,印发《陕北香菇高效生产技术要点》、《陕北平菇高效生产技术要点》和《延安地区黄芪种植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及宣传资料1000余册(份)。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一)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产量效益不断提升。2023年,全市特色产业抢抓机遇,按照“扩规模、优品种、提效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花卉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发展食用菌5530万棒,产量达到3.39万吨,产值3.22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09万亩、产量2.44万吨,产值2.91亿元;桑园面积达到7.7万亩,养蚕4615张,蚕茧总产207.26吨,产值3762万元;设施花卉面积0.08万亩,产值0.67亿元。食用菌产业初步形成了香菇、平菇为主、珍稀食药用菌为补充的品类格局;蚕桑产业形成了发展传统品种和推广特色品种相结合工作格局。(二)以延链补链为核心,培育发展食用菌产业链。以链式思维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一是发挥品种创新引领作用,宜川美泰泰菌业研发生产有限责任公司与杨凌知君菌业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大学食用菌创新团队、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建立了菌业研发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引进研发适合当地主栽香菇品种3个,备用品种2个,对比实验品种3种,引进羊肚菌主栽品种3种,野生食用菌四个物种正在开展驯化研究工作。二是发挥产地初加工减损增效、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作用,支持50万棒以上的基地建设产地贮藏、保鲜、烘干、分级等初加工设施,建成烘干车间341个,年加工香菇干菇能力3.27万吨,仓储保鲜库43个,年冷藏能力2.05万吨。三是发挥品牌市场和园区的带动效应,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宜川美泰泰扶贫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吴起宏润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洛川艾力绅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培育注册了“菌舰、美泰泰、厚圣康、艾力绅”等企业品牌,市场影响力凸显。(三)推进政策措施落实,重点任务稳步推进。一是紧盯产业发展动向和政策导向,结合全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制定《2023年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链推进方案》,紧扣延链、补链、强链确立年度5项重点任务,着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堵点。二是加强产业链项目谋划包装和征集,全市启动实施宝塔区河庄坪镇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15个项目,总投资5200余万元,其中省级重点县宜川县实施的全自动菌种生产线及预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550余万元;争取市级第二批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90万元实施宜川县食用菌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宝塔区、黄龙县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三是推行“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生产模式,巩固建设3个“百万袋”食用菌示范村,新发展集约化制棒中心5个,新增冷库2600立方;中药材种植面积13.09亩。(四)加强主体培育,推进链主企业梯次成长。以招商引资政策和强农惠农项目倾斜的方式,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增强龙头企业实力。总结推广产业扶贫形成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采取统一菌种、统一制袋、统一养菌、统一销售与合作社、农户分散出菇相结合的专业化分工模式,集成各类优势资源,带动专业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全市食用菌专业经营主体53个,建成菌棒生产车间46个,菌袋供应由发展初期以外调为主转变为市场化的菌袋供应产业链,涌现出宜川美泰泰、延安菌舰、洛川艾力绅、吴起宏润、昌顺达等百万级菌袋生产和食用菌栽培企业,宜川美泰泰菌业研发生产有限责任公司菌棒和香菇出口韩国,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总签单100万美金、150柜的香菇菌棒首次出口美国和加拿大,通过今年香菇菌棒走出国门,将推进我市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三、存在的问题1.扶持力度不大,发展劲头不足。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已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但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举措,农民及企业发展产业资金缺乏,发展产业劲头不足,产业快速推进步伐迟缓。2.科技人才匮乏,支撑能力不足。市、县(市、区)两级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专业人员匮乏,无力支撑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生产标准化程度较低,示范带动效应不强,产业效益不能充分体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难度加大。四、整改措施1.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提升产业总体水平。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校地合作,提升科级人才综合素质。五、下一步工作打算2024年,我站按照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总体安排和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扩大特色种植业发展规模、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创新思路谋发展,聚焦重点抓落实,全面推进园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如下:1.积极扩大种植规模。指导县区突出特色、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做优做强区域性特色产业,逐步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覆盖面。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重点突破。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2.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充分利用本系统的技术力量和全市特色产业技术专家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建设市、县、镇三级技术服务体系,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围绕解决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难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逐步提升科技人员和种植户技术水平。3.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单位的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发挥农业园区、农业示范基地作用,引领带动群众发展绿色、有机、品牌农业,集成与示范推广苹果废弃枝条、玉米等粮食作物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技术,开展科技培训与示范观摩,做好推广应用工作。4.加强督促指导工作。立足全年工作目标,兼顾阶段性工作,对2024特色产业重点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行全程、全方位的指导。按季度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通报,确保特色产业重点工作全面高效完成。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