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新区财税服务中心

延安市新区财税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4-17 16:20
单位名称 延安市新区财税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执行新区财税发展战略规划及改革方案;协调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各项税收和非税收入;制定新区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办法;负责新区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编制审核批复年度预决算和财政资金绩效评价;负责新区国有资产、政府采购、财政预算评审等工作。
住所 延安市新区金融大厦20楼2013室
法定代表人 苗志敏
开办资金 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新区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全年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769万元,非税收入完成5410万元,新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重点领域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二是全力落实财政保障工作。加强税收征管,加大税收培育工作力度,落实好普惠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全年累计完成退税343万元。兜牢“三保”底线,全年预算安排三保支出5288万元,专项保障27148万元,确保了新区财政的平稳运行。直达、参照直达资金执行情况,收到直达资金指标25152万元,支付直达资金24280万元,支出进度为96.5%。落实企业奖补,兑现奖补资金1814.96万元。三是全力推进债务化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化存量、遏增量”工作总要求,制定了《防范化解新区政府隐性债务的实施意见》,将债务化解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坚持每月底向市财政局、市债务中心及新区各相关部门填报法定债务、隐性债务、系统外债务月度偿还情况及佐证资料,积极对接经发、国土、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及时传达中省市最新政策,精准灵活包装项目,全面梳理现有土地资源,加快土地出让,圆满完成了2023年管委会债务化解任务。二、主要成绩一是统筹完成了新区2023年预算编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2024年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全面起底梳理入驻新区4400余家实体经济,开展新区纳税主体基本情况调研,为后期建立长效税收监管机制,制定产业支持政策等工作提供了有效基础性支撑;三是建立了重点企业税务管家,对新区重点企业建立纳税“保姆式”管家服务;四是及时掌握“扩容涉税费全程网办事项”、“推行惠企利民政策‘免申即享’”等政策,梳理汇编了《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政策汇编》《中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要点汇编》精准推送相关企业,确保政策的及时、精准享受;五是制定了《关于优化新区政府采购程序的方案》,将签订合同时限由原有的30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采购程序优化后缩短采购周期18个工作日。三、存在问题一是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受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业整体紧缩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新区财政资金保障压力较大。而统筹推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减税降费等都需要财力支撑,可用财力的增长难以满足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财政运行将长期处于吃紧状态。二是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大。由于当前化债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这将直接影响化债任务的完成。三是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短板。由于编制体制的问题,新区财税干部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还很欠缺,在应对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服务高质量发展上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强收入管理,增强新区财政实力。进一步完善细化税收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及优惠政策兑现力度,发展实体经济,巩固主体税源,培育后续财源,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促进新区财税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明确支出保障次序。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在产业导入、培育和发展上做好政策资金支持。三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无预算不支出原则,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大力压减非刚性、非急需、非重点的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严控预算追加。切实做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有效化解存量,严控新增债务。四是积极争跑专项资金。紧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相关政策要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动员、引导各部门加强与市财政、发改等部门对接,科学制定争项争资目标和路径,精准包装项目,及时了解政策动态,积极争取中省市财政补助资金和专项债券项目资金支持,缓解新区财政运行中的压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