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察保障。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的征收;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和生态保护监察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环境保护法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培训。 | |
住所 | 延安市富县茶坊镇陵园路环保局院内 | |
法定代表人 | 王云飞 | |
开办资金 | 8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富县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5万元 | 2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富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1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富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在市局党组和分局机关的坚强领导和精准指导下,聚焦重点行业,全面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切实发挥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力军作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285人次,执法455次,检查企业176家次,立案30起,同比增长15.4%,其中一般行政处罚案件19起,免于处罚案件6起,移送公安5起,行政拘留4人,刑事拘留2人,罚款325.45万元,同比增长67.3%,发出书面责令改正决定书44份,办结环境投诉及舆情33起,同比下降42%。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根据市局要求及《富县2023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涉水、气、土壤、固废、排污许可、环评、“双打”、“清废行动”、畜禽养殖等各类执法专项行动19次,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2023年共完成双随机抽查4次,抽查企业64家,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乡镇污水处理站1次,抽查企业3家,出动执法车辆共计70余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60余人次。完成重点风险源企业季度排查,梳理上报8家年度重点风险源企业,结合重大敏感时期,每季至少对重点风险源企业进行一次全面隐患排查,发现风险隐患问题8个已督促按时完成整改。(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行“一企一方案、一企一承诺”管理模式,签订《生态环境保护承诺书》,解决了企业环境治理“顽疾”久拖不决的难题。加强帮扶指导,开展送法入企,先后帮扶企业40余家次,解决问题50余个。推动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机制,将4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坚持“无事不扰”,实施“轻微免罚”。强化执法技防手段,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无人机设备等对企业进行非现场执法,减少企业迎检压力,线上交办问题近30个。(三)扎实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开展业务培训、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强化宣传报道、选派执法骨干12人次参与各级督导帮扶检查等方式,促进了富县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能力提升。在省级评比中,富县分局荣获“表现突出县级集体”、刘沛辰同志荣获“表现突出个人”。(四)协同发力强化执法联合县公安局开展“两打”行动,严厉打击危废犯罪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犯罪行为。与检察机关建立“违法犯罪线索互通”机制,通过下发38份《环境问题督办预警单》、16份《检察建议书》,双向发力推动问题整改到位。协同城管、住建等职能部门开展扬尘、污水处理厂(站)、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联动检查,现场交办问题20余个。落实环境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基层环境治理新格局。社会经济效益在高质量发展上下实功夫,提升服务效能。以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打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环境通道,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做好环境要素保障工作,积极争取中省市项目资金。持续提升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一企一承诺、一企一方案”管理工作,聚焦污染治理难题,“因企制宜”制定落实措施,助推企业绿色发展。三、存在问题2023年,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执法力量仍然薄弱,执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独立办案能力较差,办案经验不足,执法队伍整体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执法装备依然短缺,目前仅有一辆执法车辆,先进执法装备配备较少,执法后勤保障困难。三是队伍管理仍需提升,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不细致、不全面的问题,如在处理舆情方面存在滞后问题,在执法实践中存在不精细问题,与分局各科室配合还不紧密。四、整改措施(一)加强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整体执法队伍能力。(二)申请专项资金,补充先进的执法装备。(三)提升队伍管理能力,做到精确执法,全面且细致。五、下一步打算进行总结2024年大队执法工作继续坚持以“执法大练兵”争先创优活动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干部作风能力为主线,持续强化水、大气、固废、第三方机构、排污许可等各类执法,至少选派2名优秀执法骨干参与部、省交叉执法检查,确保环境执法工作较去年全面提升。(一)助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常态化巡查和监管,紧盯水环境质量、突出问题整改,增加重点点位巡查频次;加大入河排污口管理,强化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溯源执法。切实提升县域空气质量。聚焦重点行业,对煤化工、砖瓦等行业开展工业炉窑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专项执法检查;协同城管、住建等职能部门开展扬尘治理、燃杂染非整治等污染防治联动检查;持续开展柴油货车监督检查,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管理,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控制区管控。切实维护土壤环境安全。加大对重点产废和固废处置利用单位的监管,开展煤泥煤矸石、“零星”固废、外输污油泥等执法检查;推动清洁文明井场建成率保持95%以上,清洁矿井建成率保持100%,完成废弃选油站点和井场整治任务;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的环境监管。(二)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结合“双随机”执法、执法大练兵、动态调整正面执法清单等方式开展水、气、固废、建设项目、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双打”、“利剑治污2024”、畜禽规模养殖、自然保护地等专项执法行动。同时,积极开展针对企业的普法培训、“送法入企”等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守法意识,压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2024年,计划办理“双打”案件1起,“四配套”案件6起,建设项目自主验收弄虚作假案件1起,非现场监管案件6起,有奖举报案件3起,轻微免罚案件8起,建设项目自主验收弄虚作假案件1起,新法规新领域新划转职能案件1起,涉及自然保护地内案件1起,助力富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努力建设生态环境领域平安富县。扎实做好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扫黑除恶等有关工作,通过“三书一函”、信访投诉、企业报告、网络舆情等途径获取的环境问题线索和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及时组织查处,确保生态安全与平安建设有机融合。(四)纵深推进执法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人员管理和执法服务,在完善规范机构设置、执法装备建设、执法信息化建设、队伍管理制度化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实现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和应用全覆盖基础上,配备移动执法包、现场执法记录仪、移动执法终端、无人机等个人移动执法设备,实现装备现代化。严格把控案卷质量,成立内部“案卷评查小组”,健全日常案卷评查制度,每月至少开展1次案卷评查会议,邀请法律专家现场指导,加强案卷评查成果运用,鼓励案卷互评互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案卷质量。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现场检查和调查取证能力,确保每一份案卷从现场执法、处理处罚、后督察和信息公开等环节,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形成环环相扣的完整执法链条。强化执法专项行动练兵,开展实战比武、案例解析、交叉执法等活动,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实干担当、勇于奋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