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畜牧技术,促进畜牧业发展。良种畜禽的引进、改良、培育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拟定畜牧技术规划,开展畜牧专业技术培训;畜禽品种资源的调查、保护和管理。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北桥沟 | |
法定代表人 | 蔺治海 | |
开办资金 | 17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畜牧兽医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4万元 | 42.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为加快推进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畜禽标准化创建工作通知》要求,积极组织推荐延安劳山羚晟牧业有限公司为我市2023年度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并开展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全面提升我市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同时整合单位技术资源,充分发挥我单位畜牧科技专家服务团队优势,先后多次深入宝塔、安塞、延川、宜川、黄龙、甘泉等县区,进村进场入户,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咨询、指导工作,普及畜牧技术,为养殖场、户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2023年4月,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开展了饲草种植等情况调查摸底、人工牧草试验示范基地调研、人工牧草生产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二)、肉羊养殖试验示范推广。根据我市肉羊发展状况,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吴起、志丹、安塞、甘泉、洛川等县区,建立肉羊养殖试验示范点,开展了肉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同时围绕圈舍改造、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羊子繁殖及饲草饲料加工调制技术,开展技术指导,提高舍饲养羊水平。截止2023年12月,累计推广肉羊3160只,完成了肉羊推广任务105.3%。(三)、肉牛改良工作全力推进。继续巩固延长七里村、刘家河黄牛改良点,配备仪器设备、培训人员,积极推广黄牛改良技术,邀请省改良站专家到我市指导黄牛改良工作,配合子长、黄龙等县抓好肉牛改良推广工作,积极组织引进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红安格斯等肉牛品种冷精,指导推广肉牛冷配技术,截止2023年12月,累计改良肉牛2260头,完成了肉牛改良任务113.0%。同时积极做好全市液氮协调等工作。(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显著。按照市农业农村局的安排,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全省畜禽粪污贮存池和沼气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通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站深入宝塔、子长、甘泉、富县、洛川、黄陵、黄龙等县(市、区),对养殖场户粪污贮存开展了大排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要求的限期整改,对不符合要求的场户,建议当地政府部门限期关闭。积极探讨推广了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模式、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模式、固体粪便堆肥利用模式、发酵床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等5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使畜禽粪污经过处理后再还田利用,多年来我站坚持培训指导,使我市各县(市、区)畜牧技术人员基本掌握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产技术,有能力指导本辖区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同时督促指导养殖规范生产经营,强化源头管控,进一步净化我市畜禽生产、加工环节,确保畜产品安全健康。同时积极参与督促各县区上报名录库数据更新、汇总及上报工作,截止2023年12月,全市在直联直报系统备案规模养殖场338个,全市规模场设施配套率9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6%。全市全市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有子长、宝塔、洛川、宜川、志丹、延长、延川7个县(市、区),除延川项目被整合外,其它县(市、区)项目按照实施方案如期实施。(五)、畜禽资源普查工作有序推进。本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市普查办的领导下,具体由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延安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具体组织实施,在各县(市、区)畜牧兽医部门积极配合下,涉及面上普查人员1914人,组织成立了1支市级普查技术专家指导组和13支专业普查队伍,参与专业技术人员80人,先后对全市13个县区1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924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调查登记,主要采取实地观测、查阅资料、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掌握了全市范围内畜禽遗传资源遗传资源的分布和数量等情况,本次普查结果为:有畜禽遗传资源遗传资源的891个行政村,面上普查有效数据共1734条,共普查出12个畜种52个品种,群体数量584853只(头、匹),其中能繁母畜:414973 只(头、匹)、种公畜:13245只(头、匹)。分别为猪10个品种,普通牛6个品种,羊20个品种,驴5个品种,兔3个品种,鸡1个品种,鸽2个品种,梅花鹿2个品种,羊驼1个品种、火鸡1个品种、鸵鸟1个品种,其中陕北毛驴、子午岭黑山羊2个地方品种入选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另有蜂2个已知品种群体数量:121759箱。完成了陕北毛驴、子午岭黑山羊进行个体鉴定、屠宰测定及体型外貌、繁殖性能等调查,个体鉴定陕北毛驴157(其中成年陕北毛驴67匹)、子午岭黑山羊236只(其中成年陕北毛驴92只),填写陕北毛驴、子午岭黑山羊体型外貌鉴定表159份,完成了《陕北毛驴品种调查报告》《子午岭黑山羊品种调查报告》,圆满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任务。(六)、种畜禽管理工作逐步规范。继续做好全市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调查摸底专家组勘察审批工作,督促无证和过期证书及时办证和换证,截止2023年12月,并与市审批局联合对子长、甘泉、洛川等县区5个种畜禽场进行现场审查、资料审核、技术把关,进一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提升我市种业水平。(七)、畜产信息统计全面展开。一是畜牧统计监测工作。我市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富县、黄龙、甘泉7县区承担部省级肉羊、肉牛、生猪生产监测任务,涉及84个畜禽监测场、71个监测村,目前,全市监测信息统计、报送等工作进展顺利。二是饲草饲料统计工作。在子长、安塞、吴起等县区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饲草青贮玉米等人工牧草19.2万亩。三是畜牧生产统计工作。(八)、畜牧培训工作。畜牧培训是畜牧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结合实际,我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了技术培训,一年来,先后与市农广校合作,组织全市畜禽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各县区业务人员、养殖大户200多人次。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根据我市畜牧产业发展实际,我们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效为中心,以技术创新和技术推广为手段,以规范养殖场户生产为重点,主要开展了肉羊试验示范、肉牛改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直连直报、种畜禽经营管理、畜产信息统计及培训等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截止2023年12月,累计推广肉羊3160只,完成了肉羊推广任务105.3%。累计改良肉牛2260头,完成了肉牛改良任务113.0%。完成了陕北毛驴、子午岭黑山羊进行个体鉴定、屠宰测定及体型外貌、繁殖性能等调查,个体鉴定陕北毛驴157(其中成年陕北毛驴67匹)、子午岭黑山羊236只(其中成年陕北毛驴92只),填写陕北毛驴、子午岭黑山羊体型外貌鉴定表159份,完成了《陕北毛驴品种调查报告》《子午岭黑山羊品种调查报告》在子长、安塞、吴起等县区种植紫花苜蓿、沙打旺、饲草青贮玉米等人工牧草19.2万亩。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经费紧张,许多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大多工作只能到面,工作不能更加深入、更加细致,影响工作效果。2、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很难适应当前畜牧业发展需。3、由于试验动物受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科技推广难度较大,影响示范推广效果。4、机构改革尚未到位,工作交叉重叠,职责不明,影响工作进展。四、下一步打算(一)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二)肉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三)肉牛改良工作(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直连直报工作(五)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调制技术工作开展饲草料调查,督促指导养殖场户及时收贮饲草料。(六)畜牧统计信息监测预警及年报工作。(七)技术培训计划举办2期培训班,培训人员100人(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