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4-17 16:16
单位名称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促进林业发展提供服务。林业站建设指导;飞播造林和成效调查;林业技术指导、质量检验、林业统计和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林业科研、技术推广;参与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有关工作。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虎头园小区15号楼B座
法定代表人 王涛
开办资金 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万元 11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林业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3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延安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1.认真开展“521”科技示范工程。今年省站下达我市“521”科技示范工程的计划任务为:开展核桃抗冻害、花椒低产改造、红枣防裂果、文冠果水肥管理等技术推广,加强仁用杏、鲜食枣、鲜桃等特色干果经济林丰产栽培、设施栽培技术应用和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点22个,推广示范面积6万亩,培养林农业务能手10人。按照要求,将计划任务分解落实,组织各县(市)区扎实开展科技推广示范工作。2.稳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和市直国有林管理局,结合实际,依托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新路子,林下经济产业持续发展。3.不断加强林产品安全监测工作。按照中省市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省食品安全监测和评议考核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核桃、花椒、红枣等林产品监测工作,抓好林产品源头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的生态产品。4.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省、市林改工作部署,我站不断加强林改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并积极指导发展集体林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配合农业部门完成国家级、省级专业合作组织申报等工作。5.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一是加强督导,细化措施,健全完善生态护林员工作管理机制。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延川、延长、宜川3县认真开展2023年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聘用合同及考核管理工作,严格生态护林员职责,进一步完善县级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生态护林员管理效率和履职能力。二是夯实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按照省、市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各县(市)区认真组织开展资金兑付工作。三是市县联动开展林业技术扶贫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知晓率。6.有效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按照要求,组织指导县区申报标准化林业站建设项目,做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实施方案初审工作,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切实提升基层林业站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521”科技示范工程超额完成。2023年,我站坚持“科技服务、创新发展、典型示范”工作理念,积极开展林业实用新技术示范推广服务工作。共建立科技示范点24个,完成推广辐射示范面积6.3万亩,培养技术能手15人,培训农民实用技术人员1250人。我市宜川县林业工作站被评为全省“521”科技示范工程先进集体,甘泉县道镇林业站被评为先进乡镇林业站,5人被评为先进个人。2.干果经济林产业效益明显。全市主要干果经济林面积52.73万亩,其中核桃28.15万亩、红枣16.81万亩、花椒7.53万亩,板栗0.24万亩。截止目前,完成干果经济林改造面积3.86万亩。建设内容包括山桃山杏低产园改造、核桃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花椒老园改造等。据统计,全市养殖森林猪、森林鸡、梅花鹿、珍珠鸡、肉牛等共计10.5万余头(只),养殖繁育中蜂达17.93万箱,种植食用菌386万棒,中药材农作物等5.3万亩。3.林产品安全监测工作持续推进。按照要求,分别于9月、10月分三批次,对黄龙县核桃、宜川县花椒、延川县红枣示范园、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的林产品及林地土壤进行随机采样,累计共抽检500批次,其中市级监测120批次。分别抽检林地土壤250批次,红枣95批次,核桃100批次,核桃55批次,检测结果全部为合格。进一步完善了林产品源头管控机制,有效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4.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积极对接不动产登记部门,全面完成林改档案移交等相关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立涉林企业6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17个,产业大户7户,总注册资金48812.39万元,年营业额11684.5万元,总占地面积15.75万亩。其中涉林农民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7个。目前,依托林地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种养业总产值4.12亿元。林下种养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新渠道。5.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一是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要求,我站积极指导延川、延长、宜川3县认真开展2023年下达计划619名,结合实际选聘8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聘用合同及考核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生态护林员联动系统APP上线率工作,有效提升生态护林员履职尽责水平。同时,组织生态护林员和县区、乡镇、场站生态护林员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护林员管理效率和履职能力,实现了群众增收和集体林管理增效的“双增”目标。二是夯实责任,深入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按照省、市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要求,督导各县(市)区认真组织开展资金兑付工作。三是林业技术扶贫培训工作。我站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8次,其中大型科普宣传3次,实用技术培训5次。组织参与活动的技术专家、业务人员328人次,参与科普宣传活动群众485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科普书籍、图册等9358余册(份)有效的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知晓率。6.基层林业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标准化基层林业站建设任务。今年,我站组织任务县区林业部门认真进行2023年5个标准化基层站实施方案编制和建设工作。目前,各单位已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二是积极协调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完成2024年3个标准化基层站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三是分别在延长县、宜川县、子长市开展科技推广业务培训5次,培训林农382余人次。培训内容涉及:花椒丰产栽培技术培训;山杏良种更新技术培训。为今后市县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技术骨干培养等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三、存在问题一是在涉林技术服务还不到位,技术推广成效和服务质量还需不断提高;二是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工作方法措施单一,服务群众辐射面不广;三是多数县区基层林业站机构不健全,乡镇林业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四、整改措施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不断加强涉林政策学习,切实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提高推广成效和服务质量;二是全面开展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指导,强化工作方法措施,提高服务群众范围;三是分类施策做好基层林业阵地建设,加强基层林业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以“521”林业科技示范工作为抓手,积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健全林产品监测监管考评机制,进一步加强在红枣防雨季裂果、核桃冻害防治、花椒提质增效和科技服务林农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二是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兑现工作督导力度,三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有关工作。不断完善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积极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付工作。扩大林业技术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和成效,有效助推林农群众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