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拟订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并组织实施;野生动物科学研究;监督检查产品的销售和经营利用活动;配合有关部门管理猎枪、弹具的经营及使用。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虎头峁 | |
法定代表人 | 南博文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5万元 | 2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延安市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行为。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协作力度,建立了延安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保护野生动物强大合力。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了“2023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车辆3574辆次,出动执法人员10376人次,检查相关企业场所3352处,查办刑事案件4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2人,收缴非法猎具69套。进一步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成员责任,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监管,有力打击乱捕滥猎滥采和走私、非法交易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增强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形成保护野生动物强大合力。(二)野猪危害防控试点工作成效显著。陕西省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成效评估组5月18日听取延安市黄龙县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情况汇报,查看自评估报告及佐证材料,19日,评估组与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植物管理站)座谈,初步总结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陕西经验。(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态势平稳。印发了《延安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监测信息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在侯鸟迁徙期,加大对保护区、水源地等迁徙通道和栖息地巡查力度,全市未发生大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四)多元化开展野生动植物宣教活动。政务宣传及时高效。常态化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单位政务宣传。开设了延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小课堂,已发布宣传视频2期。积极向省林业局、市政府、市林业局供稿,68条新闻稿件被各级政府网宣平台采用报道(其中:市林业局官网18条,市林业局微信公众号30条,市政府官网12条,省林业局官网8条)。延安电视台、陕西新闻等媒体采访报道单位业务工作4次。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氛围更加浓厚。协助市林业局举办了延安市“全面深化‘三个年’活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之市林业局专场,专题介绍了我市野生动物保护情况。举办了“童心走进自然感悟生态保护”专题宣教活动,组织20余名少年儿童实地学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常态化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进市场活动。利用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日节点组织各类宣传活动100余场,印制悬挂横幅29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9万余份,同时开展线上宣传,刊发各类宣传信息64万条,形成了全民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浓厚氛围。(五)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管理更加规范。按程序审核转报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申报材料,督促各县(市、区)按程序审核更换到期野生动物繁育许可证。进一步优化完善野生动驯养繁育许可证办理流程,不断为企业纾难解困。对全市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所开展“两随机、一公开”检查,督促有关企业全力做好野生动物安全管理工作。(六)创新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朱鹮引入延安试验工作落地,20只洋县朱鹮成功移居延安南泥湾。野猪危害防控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森林、草原、湿地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全面完成。二、取得的主要成效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红色革命圣地延安的山川大地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在延安人民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各种野生动物也把这片热土当做美丽家园,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实施下,目前延安市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纲28目76科26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延安子午岭林区现有华北豹110只左右,是全国已知最大的野生华北豹种群。全市褐马鸡种群不断扩大,达到2860只。存在的问题(一)缺乏专业人才,野生动植物资源难以有效利用。一年来,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管理发展不平衡,重“动”轻“植”,依法保护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任务艰巨,同时,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相关法规制度和技术手段还比较滞后。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业务性强、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工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让非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难度。二是对于打击非法猎捕获得的野猪等野生动物只是进行简单的无害化处理,难以有效利用其价值。(二)野生动植物保护合力仍需加强。由于涉及林业草原、农业农村、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食药监管等多个部门,在养殖、市场流通等方面容易形成监管缺位。四、整改措施(一)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野外巡护监测工作,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每日巡查、日报告和24小时值班制度。(二)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开展各项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专项行动,严防线上线下违法出售、购买、利用、运输、携带、寄递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加大禁食力度,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三)进一步扩大野生动植物宣传力度。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特殊节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号召全民行动,提升民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重要性的认知。(四)持续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积极协调专家组与各普查单元,组织督导组对各县(市、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认真核定我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外来入侵动、植物名单,确保高质量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全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豹、麝、大鸨等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调查监测,坚决防治外来物种侵害。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严防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加大受伤、受困、迷途野生动物救护力度。稳步推进朱鹮人工繁育和野化放飞。严厉打击各类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安全,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