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各类环境要素质量状况监测分析,呈报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监测排放污染物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提供监测数据;编写质量报告书及环境监测年鉴;参与环境污染事故调查,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等。 | |
住所 | 宜川县丹州新区环保监测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刘杰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宜川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8.13万元 | 135.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宜川县环境监测站在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宜川分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延安市环境监测站的业务指导下,本站全体同志以建设学习型监测站为导向,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完成了包括县城饮用水源地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县城主要支流监测等监测任务,为宜川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等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现将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实绩及任务完成情况(一)污水处理厂(站)监督性监测:按照延市环发〔2023〕71号文件,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3年延安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的通知,制定宜环发〔2023〕13号文件《宜川县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对污水处理厂(站)进行监督性监测,其中,县城污水处理厂每季度监测一次,共监测四次,监测指标8项;乡镇污水处理站半年一次,对6个污水处理站的6项指标进行采样监测。为污水处理厂(站)的提标改造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污水处理厂(站)监督性监测共获得监测数据76个。(二)地表水监测:宜川县境内主要的河流有仕望河、云岩河,为掌握全县整体水环境质量,除开展昝家山、秀西、壶口三个国控断面监测外,对仕望河、云岩河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全年共出具监测报告37份,获得监测数据2866个,监测快报83份,获得监测数据692个,按月编写生态环境要情,对乡镇考核断面进行排名,出具生态环境要情15期。(三)饮用水水源地监测:配合第三方监测机构完成刘庄水库、木头沟水库水质监测,每季度一次,共4次,监测项目66项,共获得监测数据528个。(四)支流监测:配合第三方监测机构完成大南川(南川河)、五里坪(西川河)、黑子沟(黑子沟河)、官庄(鹿儿川河)、庙后(猴儿川河)、寿峰(白水川河),共6条支流水质监测。全年共监测12次,监测项目26项,获得监测数据1872个。(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配合第三方监测机构对英旺村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具体包括:一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对英旺乡英旺村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连续监测7天,监测项目6项。二是饮用水源地监测:对英旺村饮用水源地监测,监测项目27项。上半年共监测2次。三是地表水监测:对英旺村下游监测,监测项目24项。全年共监测4次。以上共获得监测数据932个。(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按季度向陕西省监测中心站上报宜川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包括饮用水水源地数据、空气质量数据、县污水处理厂监测数据和质控报告。已完成2023年度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形成资料汇编五册。另外,为了动态掌握我县生态样地情况,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布设,确保监测样地代表性、可达性,建立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体系,支撑《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实施。2023年共完成生态质量样地核查地块14个,形成生态核查报告一份。(七)3.19事件应急监测:3月19日,我县辖区丹州街道办景阳村输煤管线泄露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由延安市环境监测站及宜川县环境监测站联合开展应急监测,共布设监测断面6个,昼夜连续监测,共监测19次,产生数据1313个。(八)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由延安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我市第一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云平台大比武活动,宜川县环境监测站共三名同志参加,通过理论考试及实验操作,最终团队名列前茅,高锰酸盐指数项目个人获得优秀。(九)理论培训:两名同志参加陕西质量认证认可协会组织的授权签字人和管理人员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质证书。(十)技能实训:3月7日至10日,宜川县环境监测站全体技术人员于延安市环境监测站参加了2023年第一期县级监测站技能实训。此次培训重点围绕水质分析项目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三个项目的规范化操作及日常分析存在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与实训,培训结束后,对分析人员进行现场盲样考核,三个项目均考核合格。(十一)新建空气自动站验收、运行及保障:新建空气自动站位于环保监测大楼楼顶,配合省级完成验收及试运行,6月1日该站点已正式联网运行,配合第三方运营公司保障空气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安排站内人员对异常情况及时向市局及省站上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十二)城区空气自动站搬迁:宜川县城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位于宜川县体育场行政审批局办公楼楼顶,按照《宜川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会议纪要》要求在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上加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为减少施工过程对城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完成对点位选址、比对,并搬迁至宜川县初级中学,并于10月2日正式运行。(十三)上岗证考试:参加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持证上岗考试。我站积极部署,认真准备,严格按照持证上岗考核要求,针对考核项目开展了理论考试、操作演示、实样测试、以及发放质控样等形式,形成自认定材料。上岗证考试采取理论考试、现场技能操作演示、实样测试、查看报告、现场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部考核。最终,2名参加持证上岗考试的同志,考核合格项目共计15项,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十四)地下水论证:我县地下水国控点位位于宜川县党湾乡,为规范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管理,保障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与考核,配合第三方完成地下水点位论证工作,并编制《延安市“十四五”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宜川县)核对结果及升级改造方案》。(十五)国控断面基础保障:为实时掌握国控断面水质情况及周边环境,五月份完成了对壶口、秀西断面监控安装工作。(十六)能力验证:根据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2023年度检验检测机构能力考核,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度能力验证及延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关于2023年度对各分站、县区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中能力验证及盲样考核。我站积极部署,认真准备,严格按照考核要求,针对氨氮、挥发酚、化学需氧量等项目进行操作演示、实样测试、以及发放质控样等形式,提升实验操作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保证盲样考核及日常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经考核,我站各考核项均合格。(十七)质量控制:我站今年内审于2023年6月进行,严格按照RBT/214执行内审,并针对内审审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纠正,输入到管理评审中,对本单位进行全面评审。并对站内工作提出了改进意见。标准查新方面,对我站的所有标准进行了查新,确定了标准的状态,为我站的规范化开展工作建立了依据。8月份对实验仪器进行检定,如:大气采样器、多功能声级计、微电脑烟尘油烟平行采样仪、溶解氧测定仪等,共检定仪器55台(套)。仪器检定结束后,同时进行了检定证书确认,经过确认所有证书均是合格,并对站内仪器进行了期间核查,确认仪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有效。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站内人员紧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我站现有在编在岗人员3名,已认证监测项目较多,共3大类32项,分摊到个人后项目多、任务重。(二)实验室基础设施短缺。无现场便携式仪器,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实验仪器老化,化学需氧量所用节能油浴COD加热仪已停产,配件无法购买,需要购买最新的仪器,提高实验效率和数据准确性。(三)无监测车辆。我站完成资质认证以来,日常监测及执法性监测等各项监测任务加重,目前我站无监测车辆,给日常监测带来极大不便,急需购置监测车辆以更好的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四)站内经费紧张。因为人员短缺,我站招聘临聘人员,由于监测行业的特殊性,培养一名临聘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并且日常监测量大,实验室耗材多,导致站内经费紧张。(五)站内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还存在不足。日常工作中由于时间紧张,对于监测知识还是了解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学习,尤其要提高对噪声以及环境空气和废气方面的监测知识储备量,实验过程中的准确性及精密度把控也有待提高,需加强业务能力培训学习。三、2024年工作计划及目标任务(一)常规性监测:按照《2023年延安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计划完成2024年监测任务,包括县域主要支流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县城污水处理厂监督性监测等。2024年我站将继续对县城主要主要河流仕望河以及云岩河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县政府和县局下达的监测任务,逐步开展对县城各乡镇交界处断面的监测工作,划清责任制度,为宜川分局对各乡镇年终考核提供依据。(二)信息化平台建设:县域内三个国控断面,两个饮用水源地已落实监控安装工作,下一步,积极配合分局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好对国控断面、饮用水源地及监管重点行业企业的并网工作。(三)增加机构人员。我站目前技术职称占比少,目前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仅2人,下一步计划向上级部门申请,扩充技术职称人员比例,增加我站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四)补充必要的仪器设备。本站现拥有大型监测仪器设备54件,目前缺少现场监测、实验分析、应急监测仪器共19件,计划向省中心站申请调配实验所用仪器。(五)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内部培训主要以业务知识学习为主,提高职工业业务水平,面对问题不会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外部培训以省、市开展的培训为主,积极参加,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开拓监测新思路。(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文件及程序,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为环境管理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数据。(七)提升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操练和业务培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环境应急监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由分局统一指挥,加强与各部门的应急联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2020.09.30-2026.09.29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