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草原站

延安市草原站

发布时间: 2024-04-17 16:05
单位名称 延安市草原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草原建设提供管理和服务。草地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技术服务;草原调查与规划、保护、防火、监理及病、虫、害的测报;牧草基地建设、种子监测及牧草利用;草原建设、保护、利用及新技术转化。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虎头卯林业综合楼3楼
法定代表人 王平
开办资金 6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6万元 52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草原站.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市林业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多措并举推动草原建设工作1.积极开展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2023年,我市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58.3万亩,其中鼠害40.8万亩,虫害17.5万亩,将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86%之内。鼠害主要是以雷公藤甲素、C型、D型肉毒素为主的生物防治,平均灭效达到85%以上。虫害防治以北部区域为主,采用生物防治和生态治理的方法,平均灭效率达87%。有效地遏制了全市草原鼠虫害的扩散与蔓延,确保草原鼠虫害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2.加强人工种草和草场改良力度。按照省局《关于下达2023年度林草重点任务预安排计划的通知》安排,我站督促各县区共完成人工补播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等6.89万亩生态修复任务,超额完成我市6.35万亩的草原改良任务,为我市草原生态修复提供了坚强保障。3.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有序推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踏查点972条,其中虫害踏查点246个,鼠害踏查点129个,毒害草踏查点498个,病害踏查点99个。标准地调查703个,其中病害标准地112个,虫害标准地232个,鼠害标准地134个,毒害草标准地225个。累计调查有害生物数量2725个,其中虫害1074个,鼠害273个,毒害草1164个,病害214个。十月份开展了市级外业工作核查,针对各县区存在问题逐一下发了整改通知。目前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二)推动全市草原监测评价工作为查清我市草原面积分布分类等基础底数,及时了解草原动态变化,全面掌握草原生态健康状况,提升草原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我站积极配合省林业局指导各县区完成2023年林草湿综合监测中草原监测78处。(三)科技引领抓好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工作。1.做好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工作。2023年甘泉县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点顺利完成了15个草品种的试验工作,分别有3个苜蓿品种、3个花苜蓿品种,6个燕麦品种和3个细齿草木犀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苜蓿、白羊草、燕麦等参试品种(系)的产量、适应性、越冬率等综合性状,为国家草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草品种区域试验是对国家安排的牧草区域试验品种和适应我省种植的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栽培技术和经济利用价值的观测试验,为草地建设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大农民引种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盲目引种造成不必要损失。除此之外,甘泉试验点今年还对27个豆科、17个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展示工作,为各级领导、农业院校、广大群众提供了参考、学习和交流的平台。2.认真科学开展草种繁育基地工作。为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能力和科技支撑水平,增强优质乡土草种供给能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我站指导完成了400亩草种繁育建设工作,其中吴起200亩、甘泉200亩,主要繁育适合本地优势乡土草种白羊草、羊胡子草、牛枝子草、沙打旺、骆驼蓬和紫花苜蓿等,为今后我市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优质野生乡土草种资源。二、取得的主要成效;1.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形式多样搞好普法宣传。今年我站利用植树节、草原普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市各县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3月,我站配合市林业局开展了林业普法宣传活动,6月18日草原保护日,我站在延长石油小区广场开展了草原保护普法宣传活动。7月中旬,联合宝塔区林木种苗和草原站党支部在南泥湾开展了草原保护普法宣传活动。活动期间,采用发放宣讲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置展台、展板,循环播放宣传音频,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使草原普法活动深入人心。全年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共计悬挂横幅12条,发放《草原法》500余份,接待群众询问300余人。2.对标补短强化业务培训。7月27日至28日在安塞区举办了全市草原业务训班,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草原机构负责人及业务技术人员70余人参加培训。,主要围绕草原主要病害、草原虫鼠害、草原毒害草、野外调查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普查信息系统操作、标本采集制作等内容开展了培训,并进行了野外实训,同时就我市今后草原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座谈,各参会人员踊跃发言,为今后草原工作开展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存在问题;(一)草原建设经费不足,制约着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二)草原机构不健全,上下业务衔接受阻。目前我市只有7个县(市、区)有独立的草原机构,其它县没有草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草原监管和技术力量薄弱,严重影响着草原工作的正常开展。(三)保护生态配套法规不完善。虽然在草原保护工作中,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草原植被、国家生态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仍存在相应配套规章制度不完善,制约着全市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落实,影响着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进一步执行。四、整改措施;1.加强草原管理,依法保护草原资源加强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广泛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资源保护意识.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人员和经费,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实地培训、“请进来,送出去”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五、下一步工作计划;2024年我站上下将继续坚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按照上级领导的相关工作安排部署,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实现草原站工作新跨越和新发展。一是做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改良种草工作。二是做好有害生物普查、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三是做好草原监测调查工作。四是继续抓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及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工作。五是完成好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